标题:新能源车企的2025年,从「抛弃」自己的身份开始 内容: 文 / 三生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24年非常值得纪念。 经过这一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首度突破1000万辆。 日前,乘联会公布了2024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数据,去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089. 8万辆,同比增长40. 7%。 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根据各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布的数据,比亚迪全年销量达427. 21万辆仍排第一;鸿蒙智行全年累计交付新车44万4956台,其中问界M9上市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此外,长城、理想、蔚来、小鹏、小米、零跑等品牌也都发布了2024年自己的成绩单,整体表现都达到预期。 但是,《节点财经》观察发现,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的同时,整个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各不相让,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在智驾、产品、营销等各个方面内卷。 激烈竞争下,淘汰在所难免,比如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极越事件。 行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背后,也不得不面对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如何演变,成为新年伊始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01 让内卷来得更猛烈?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仍将是2025年之后的趋势之一,出局者将增多。 不久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做过类似的表述,他坚信未来的三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会进入淘汰赛阶段。 竞争激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价格战。 2024年初,比亚迪率先推出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直接将价格打到了7万元,市场震动。 面对比亚迪的咄咄逼人,各路车企纷纷跟进,市场一片降价声。 到了2024年底,各大车企为了冲刺业绩,纷纷加大推广和促销力度。 比如近日特斯拉中国在官网上线选购现车尾款立减活动,选购Model Y现车享尾款立减10000元;理想汽车宣布推出全系车型3年0息购车方案,车型最低首付金额仅6. 98万元;极氪汽车针对全系车型推出限时购车优惠,让消费者可以享受0息购车活动 不难想见,价格战的背后就是各大品牌的危机感。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淘汰赛不断升级,整个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跨界而来的华为、小米等科技大厂给原来的玩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目前,小米SU7的全年交付量已超过13万辆,提前完成全年目标,雷军造车取得开门红。 小米之外,华为虽然坚持不造车,但汽车行业已经不可能忽视华为的布局。 目前,华为鸿蒙智行旗下以问界为首的四大品牌已全部集齐,凭借在智能网联技术上的优势,鸿蒙智行的品牌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在《节点财经》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完善的产品体系和高效的运营能力的企业,才可能走到最后。 而且,新能源车企不仅在国内卷,还一路卷向了国际市场。 几乎可以肯定,新能源车企出海也成为未来的大趋势之一。 02 全产业链出海,列强竟是我自己? 首先从数据表现来看,近年来中国车企出口规模增长非常快。 2021年,中国车企出口规模超过德国,2023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汽车产业生产国。 2024年1-10月,汽车出口485. 5万辆,同比增长23. 8%,全年有望冲击600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占比越来越高,已经达到20%以上。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目的国已涵盖欧洲、亚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等地区的180多个国家。 长期观察中国汽车出口的朋友应该可以发现,其实在这一波汽车出口大增在之前,中国汽车出口已经卡在百万量级多年。 而之所以从2021年开始实现销量和单价的跃升,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 在此之前,中国汽车产业为了融入全球汽车体系,普遍采用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通过向外国车企学习来实现自身增长。 但是,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整个产业趋势正在从中国汽车看世界向世界汽车看中国转变。 这种情况下,出海也成为中国车企增长的新动能之一。 而且,中国汽车品牌并不是简单地产品销售,而是利用技术换市场,打开了反向合资的新思路。 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在借助中国车企,加快向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BBA登门拜访新势力的场景一再出现。 在《节点财经》看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变革已经走到了时代的十字路口,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则走在了整个变革的前沿。 过去中国车企是整车出口,如今已经进入到当地投资建厂,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上下游协同出海,生态出海逐渐成为新趋势。 当然,由于逆全球化的出现,中国车企出海还面临不少挑战,但产业发展大势所趋,在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及欧洲市场,随着中国车企纷纷落地投产,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03 2025,请叫我人工智能公司但是,在《节点财经》看来,出海只能解决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一部分的增长焦虑,并不能决定车企是否能脱颖而出。 未来真正决定新能源汽车品牌生死的,还是以智能化为趋势的技术创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下半年,不少造车新势力开始淡化自己的汽车角色,转而向人工智能的人设转变。 比如在小鹏AI科技日上,何小鹏就公开表示,从今年开始,小鹏汽车已明确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即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汽车公司。 不只是他,蔚小理中的其它两家也有着类似的看法。 近日,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和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先后表态。 李想表示,理想汽车的愿景已升级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李斌则认为,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一定是成功的AI公司。 从新能源车企向人工智能企业演变,俨然已成为2024年跨入2025年的第一股科技热潮。 回顾2024年,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最受瞩目的应用,应该是智能驾驶。 这一年,武汉街头的百度萝卜快跑登上热搜,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揭开神秘面纱,一大批智能驾驶企业如地平线、黑芝麻、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纷纷抢滩上市。 但是,在《节点财经》看来,智能驾驶只是人工智能之于汽车的一个功能,二者的结合应该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增长潜力。 随着以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深度融合,以AI为驱动的智能化,有望成为产业的技术高地和汽车品牌增长的战略支点。 如果说2024年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前沿卷的是智能驾驶,2025年则可能从汽车的方向盘,卷向整个人工智能+。 每一辆车里都有一个贾维斯,或许不再是空想,而也在彻底打开车企的增长空间。 也许,这也是车企纷纷抛弃车企身份,投身AI角色的根本所在。 2025年,新能源汽车能走到哪一步,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题图由AI生成原文标题:新能源车企的2025年,从「抛弃」自己的身份开始 发布时间:2025-01-21 10:46:03 来源:雀牛网 链接:https://www.queniu.cn/post/1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