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比亚迪100%持股,奔驰退出 内容: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14日,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发生股权变更,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将腾势剩余的10%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股份回购。 同时,原腾势汽车董事Hans Georg Engel退出。 这意味着,腾势从合资变成自主车企。 知情人士透露,在对腾势进行全资控股后,不排除比亚迪在其它板块与奔驰再次展开合作的可能,未来双方或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探索其他合作机会。 对此,腾势汽车方面在采访时回应,这有助于比亚迪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优化战略布局。 也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提升腾势品牌的竞争力,服务用户。 腾势,高端化的跳板高端化,一直是国产车企的“心向往之”。 今年上半年,全国豪华车市中国品牌市占率达34. 7%。 其中,20万元—30万元区间,新车消费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从8. 5%提升至17. 5%;40万元以上,这一数据则从2017年的1. 2%提升至2023年的3. 4%。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早就开始了高端产品布局。 首先,推出仰望系列。 2022年11月,比亚迪打造了仰望系列,价格区间为80万元—150万元,其主要意图是彰显比亚迪的技术实力。 例如,最新车型仰望U9定位“百万级纯电性能超”,搭载易四方平台技术以及云辇-X底盘,最新的实测极速已经达到309. 19km/h,实测百公里加速成绩可达2. 36s。 业内人士认为,仰望U9不太可能走量,销量压力很小,主要用来“秀肌肉”。 截至今年8月,仰望交付了310辆汽车。 至此,仰望品牌的累计销量达到8250辆。 以产品线独立核算,这个产品仍是亏损的。 其次,全资控股腾势。 2011年2月,比亚迪与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合资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0%,并发布了全新汽车品牌——腾势(DENZA),目标定位于打造中国品牌高端电动汽车。 彼时,腾势汽车的发展算不上顺畅。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腾势分别亏损了13亿元、4. 8亿元、8. 9亿元、11. 5亿元、4. 2亿元、2. 4亿元,6年时间累计亏损超过40亿元。 2022年7月,腾势品牌的主导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比亚迪对腾势的持股比例提升到90%,梅赛德斯-奔驰减少到10%。 腾势汽车董事长也由梅赛德斯-奔驰大中华区负责人唐仕凯,换成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此后,腾势成为比亚迪的高端品牌,陆续推出了腾势D9、N7、N8、Z9、Z9GT等车型。 自上市至今,腾势D9连续两年稳居MPV全市场销量冠军;而腾势Z9GT全球首搭的易三方平台,不仅是全球首个实现三电机独立驱动和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技术融合控制的整车智能控制技术平台,更充分融合了第五代DM技术、e平台3. 0 Evo等顶尖技术优势;腾势N7、N8两款SUV车型,约占腾势总销量10%。 比亚迪的高端化之路,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销量,市场化的选择“接下来,谁还会买燃油车呢。 ”今年2月,比亚迪率先扔出了一颗“王炸”,旗下王朝网系列秦PLUS荣耀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7. 98万元起,并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瞬间引爆汽车市场。 在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看来,此举将彻底拉开与燃油车的大决战。 得益于比亚迪的规模化效应及全产业链优势,其插电混动的价格可以做到比同级燃油车还要低。 随后,比亚迪开启一路飙升模式。 今年8月,比亚迪累计销售37. 31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5. 97%,环比7月微增8. 97%。 其中,乘用车销量37. 09万辆,同比增长35. 3%。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销量已超越2023年12月的34. 10万辆,再度刷新比亚迪月销历史最好成绩。 具体来看,比亚迪王朝、海洋销量达到355679辆,同比增长35. 5%;方程豹品牌销量4876辆;腾势汽车销量9989辆;仰望汽车销量310辆。 前8个月,比亚迪累计销量232. 84万辆,同比增长29. 92%。 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231. 88万辆,同比增长30. 02%;纯电动车型累计销量100. 46万辆,同比增长11. 97%;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131. 42万辆,同比增长48. 30%。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拿出了一份漂亮的半年报。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3011. 27亿元,同比增长15. 7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 31亿元,同比增长24. 44%;扣非后净利润为123. 15亿元,同比增长27. 03%;毛利率为20. 01%,而2023年同期为18. 33%,提升1. 68个百分点。 展望下半年,比亚迪已经推出了2025款比亚迪汉,起售价定为16. 58万元。 同时,新款宋Pro DM-i、海狮05 DM-i等车型也即将上市。 此外,全新的夏系列MPV车型也在研发中。 这些新车型的推出,将为比亚迪实现销售目标注入新的动力。 现阶段,传统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发力高端新能源,攻势越发猛烈。 主流合资品牌大众、丰田、本田等虎视眈眈。 理想、问界、小米等造车新势力分割市场。 根据预测,到2026年,汽车行业淘汰赛将加速,车企将在规模、成本和技术间进行决战,合资品牌份额或将从40%以下降低至20%以下,其释放出的20%份额将是自主品牌的成长空间。 接下来的9月,车企之间的竞争依旧激烈。 发布时间:2024-09-19 10:05:38 来源:雀牛网 链接:https://www.queniu.cn/post/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