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个月内三款新车入市,长安引力加速“抢市场”

两个月内三款新车入市,长安引力加速“抢市场”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135.5万辆,创下近8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8.8%,表现亮眼。然而在电动化转型浪潮中,整合了长安UNI系列、CS系列、逸动系列等经典车型的长安引力序列依然占据着整体销量的主要地位。三款新车动力升级长安引力此次推..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135.5万辆,创下近8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8.8%,表现亮眼。然而在电动化转型浪潮中,整合了长安UNI系列、CS系列、逸动系列等经典车型的长安引力序列依然占据着整体销量的主要地位。

三款新车动力升级

长安引力此次推出的三款新车,代表着长安汽车在传统动力技术领域的巅峰之作。作为引力序列的核心产品,这三款车型均搭载了长安最新的500Bar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发动机,这项技术让长安在传统动力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相比市场主流的350Bar涡轮增压发动机,长安500Bar超高压直喷发动机的缸内直喷压力高出42.86%。超高压力使燃油喷雾粒径降至6.3微米,仅相当于头发丝的1/20,实现更充分的燃烧效率。

为验证新发动机的卓越性能,长安汽车曾进行两项引人瞩目的测试:成功拉动重达60吨的现役空客A320客机行进40米;四款搭载该发动机的车型在海岸线长测中,全部实现一箱油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

三款焕新车型各具特色:逸动系列作为 国民家轿典范,13年来累计收获180万车主信赖。第四代逸动定位家庭优选,在空间、智能和安全方面全面升级;CS55系列全球销量突破100万辆,第四代产品以动力卓越、智慧出众为主打;

引力序列不可或缺

长安引力序列虽不似阿维塔、深蓝等新能源品牌那样耀眼,却在长安汽车整体布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24年,长安为引力序列设定了12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占长安汽车280万辆总目标的44.6%。

这一目标背后,是长安汽车对市场格局的清醒认识。2023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量2170万辆中,燃油车销量达1395万辆,占比64.29%。德邦证券分析指出:整合现有燃油车品牌能让长安更好地利用品牌资产,共享研发与平台资源,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存量要增的目标。

长安引力一统长安江湖的作用明显。有汽车分析师指出,通过将多品牌与序列的资源合并,削减繁杂的机构与流程,长安汽车能更高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在盈利方面,引力序列的传统燃油车业务对长安整体财务健康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高企,使许多新能源车企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困境。相比之下,燃油车业务贡献着稳定利润,支撑着长安的电动化转型。

目前引力序列已经推出了UNI-Z、第三代CS55PLUS、第三代逸动等多款PHEV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动力选择。

肩负三重转型使命

今年6月,长安汽车迎来历史性时刻经国务院批准,从兵器装备集团分立,升格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独立中央企业。这一身份转变,为引力序列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长安独立晋级央企后,决策效率将大幅提升。摆脱军工体系审批层级的束缚后,长安可自主决策百亿级研发项目,资源调配全面升级。央企身份同时强化了品牌价值,增强消费者信任度与供应链议价能力。

首先是支撑13336战略目标实现。长安汽车计划在2025年达成300万辆销量、100万辆新能源车及3000亿元营收目标。这意味着引力序列需要在巩固现有基盘的同时,贡献200万辆级的销量规模。

此外,引力序列降持续推动智能化技术全面落地。随着北斗天枢2.0计划启动,长安汽车宣布从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三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引力序列作为销量主力,将成为智能化技术普及的关键载体。

有行业分析师就指出:长安的独立晋级是对其转型成绩的肯定,肩负着探索中国汽车工业第三条道路的使命。在全球化竞争中,长安有望率先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技术+品牌+服务+生态的系统性转型。

升级央企后,长安引力序列将获得更多资源支持。一方面,长安可直接对接国家级专项基金,加速技术研发与产能升级;另一方面,可统筹军工技术资源构建闭环供应链,提升核心零部件自给率。

随着第三代UNI-V、第四代逸动和第四代CS55PLUS相继入市,长安引力序列的产品矩阵也将愈发强大。同时,引力序列的持续创新,证明燃油车与新能源并非替代关系,而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并行选择。在长安汽车从传统车企向智能科技企业的跨越征程中,承担销量基石的同时,肩负起更多技术创新的重任。

来源:汽车信息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