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本自动驾驶“逆袭”美国:是翻身仗还是黄粱一梦?无人驾驶这个被中美霸占的赛道,冒出了第三个玩家?

日本自动驾驶“逆袭”美国:是翻身仗还是黄粱一梦?无人驾驶这个被中美霸占的赛道,冒出了第三个玩家?

引言据《日经中文网》报道,2025年8月底,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办的智能交通系统世界大会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展商大面积缺席,日本企业却异常活跃。丰田、本田、电装、松下、爱信...这些日企巨头们争相展示各自的自动驾驶技术,仿佛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无人..

引言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2025年8月底,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办的智能交通系统世界大会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中国展商大面积缺席,日本企业却异常活跃。丰田、本田、电装、松下、爱信...这些日企巨头们争相展示各自的自动驾驶技术,仿佛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无人驾驶高科技公司。

背后原因令人玩味: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排斥,意外地为日本企业打开了美国市场的后门。高盛预测,美股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将增长20倍,达到73亿美元规模。

这个原本被中美霸占的赛道,突然冒出了第三个玩家。

无人车来也和大伙儿聊聊聊聊这个事!

一、贸易战下的意外之喜:日本企业的美国梦启航

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贸易市场激起了千层浪。

美国对中国相关技术和企业的排斥与封锁,让中美之间的科技交流变得困难重重。然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这却成了一个意外之喜。

就拿2025年8月28日在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第31届智能交通系统世界大会来说吧,这场大会就像是自动驾驶领域的一场武林大会,各路高手齐聚一堂,展示自己的独门绝技。

以往,中国企业可是这场大会上的常胜将军,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吸引了无数目光。

但这一次,由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企业大量缺席,这就给日本企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舞台。

丰田、本田、DENSO(电装)、松下、AISIN(爱信)、FORUM8等规模较大的日系企业,纷纷在展会上设立了独立展台,那场面,简直就像是一场日系科技盛宴。

丰田更是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将在今年内上市的SUVRAV4上搭载的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Arene。

这个平台可不简单,它就像是一个智能大脑,可以通过软件控制车辆行驶相关的安全功能和性能,还包含了AI智能体、V2X等AI、物联通讯等相关技术。

届时,人们坐在车里,只需轻轻一点,车辆就能自动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这简直就是未来出行的理想模式啊!

二、从单打独斗到强强联合:日本企业的合作新策略

以前,丰田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那可是相当傲娇,一直倾向于自己开发技术,觉得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不需要依赖别人。

但现实却给了它一记响亮的耳光。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丰田逐渐意识到,自己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都掌握在手中。

于是,丰田开始转变思路,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今年1月,丰田宣布从英伟达采购适合自动驾驶开发的最新半导体。

英伟达在半导体领域那可是响当当的大佬,它的芯片性能强大,能够为自动驾驶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

有了英伟达的芯片,丰田的自动驾驶技术就像插上了一双翅膀,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4月,丰田又与美国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达成了基本合作协议。

Waymo可是自动驾驶领域的老大哥,从2009年启动自动驾驶项目以来,一直领跑全球无人驾驶赛道,在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

双方将联合开发用于打车服务的车辆平台,在Waymo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中引进丰田的车辆。

这就好比是两个武林高手强强联合,一起闯荡江湖,未来在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上,那还不得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啊!

三、日本供应商的华丽转身:从硬件到软件的跨越

除了车企,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转变态度,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以前,日系供应商与车企的关系就像是一对连体婴,高度绑定在一起。

车企提出什么技术要求,供应商就按照要求去研发和生产,这种模式在传统汽车时代或许还能行得通,但在自动驾驶时代,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由于丰田等车企在AI、软件、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落后,其供应商也已经远远滞后于各国的监管环境。

就拿松下来说吧,以前它主要是在整车或车载硬件的基础上开发软件,这种开发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满足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

不过,松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积极寻求改变。

2023年,松下汽车系统与美国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展开合作,实现了从过去在整车或车载硬件的基础上开发软件,转换至在云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

云平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智慧仓库,里面存储着海量的数据和先进的算法,通过在云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松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大提升研发效率。

这就好比是从一个手工作坊升级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更加优质高效。

四、美国市场的甜蜜诱惑:巨大的市场潜力与机遇

美国市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充满了诱惑。

根据美国高盛研究公司(Goldman Sachs Research)预测,北美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将增至2025年的20倍,达到约73亿美元,8%的网约车市场将采用自动驾驶汽车。

未来的美国街头,到处都是自动驾驶汽车,那将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

而且,由于自动驾驶等技术对于用户数据、环境数据的高度依赖,国家之间数据限制的加强也在影响各国技术的发展速度。

专家表示,在数据管制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不把数据从区域带出去,在数据集中的区域进行开发将成为基本要求。

美国作为一个科技大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这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日本企业可以在美国集中进行数据开发和技术研究,暂时(注意:只是暂时)不用担心数据跨境传输带来的风险。

五、中美日三角博弈:自动驾驶的新格局

日本企业的入局,正在改变自动驾驶领域的中美对决格局,形成更加复杂的三角博弈关系。

技术层面:美国在算法和芯片方面领先,中国在应用和数据方面占优,日本则在传统汽车制造方面具有优势。

市场层面:中国市场规模最大,应用场景最丰富;美国市场监管放松,发展空间巨大;日本市场相对封闭,但技术标准较高。

政策层面:中国采取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模式;美国强调企业自主创新;日本则开始借鉴中国经验,加强政府引导。

这种三角格局下,日本企业选择美国市场,但暗中学习中国经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技术转移路径。

这种关系,是稳定的三角形,还是激烈的三国杀?还需时间进一步检验。

六、前路漫漫:日本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虽然日本企业在美国自动驾驶市场看到了机遇,但前方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目前,在AI开发竞争主导的美国自动驾驶市场,Waymo、特斯拉、通用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等美国本土企业均在大规模进行技术竞赛与市占率抢占。

这些企业就像是一群凶猛的野兽,在日本企业进入市场大部分的地盘。

日本企业的技术能否快速融入美国市场环境,并得到企业的接纳,将成为首个难题。

就拿特斯拉来说,它在自动驾驶领域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和先进的技术算法,其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日本企业要想与特斯拉竞争,就必须拿出更加先进、更加可靠的技术和产品,否则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此外,特朗普的贸易战也成为日本企业在美发展自动驾驶时的隐患。

尽管目前美国尚未对日本企业提出数据管制问题,但未来如果日本企业在美开启自动驾驶研发并获取相关数据后,美国还能否继续保持对日系企业的开放态度?

同样是个问题。

一旦美国对日本企业实施数据管制,日本企业的研发工作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前期的投入付诸东流。

日本车企的美国之旅,看起来像是一场技术逆袭,实则是一次无奈的"曲线救国"。

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被美国拒之门外的背景下,日本企业趁机填补市场空白。但他们带来的不是原创技术,而是对中国技术路线的模仿和学习。

总之,无人车来也认为:

这种现象反映了一个残酷现实:在自动驾驶这场马拉松中,日本已经落后太多。即使借助地缘政治的机会窗口,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中美两强。

不过,日本企业的入局确实让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更加精彩。中美日三方的博弈,可能会加速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进程。

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行业和消费者。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动驾驶技术被一两个国家垄断,多元竞争才是推动进步的最佳动力。

亲!你说呢?

原文标题:日本自动驾驶“逆袭”美国:是翻身仗还是黄粱一梦?无人驾驶这个被中美霸占的赛道,冒出了第三个玩家?

来源:OFweek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