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5月4日,小米汽车官网及App订购页面,对小米SU7新车订购页面措辞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的“智驾”字样,全部替换为“辅助驾驶”。其中,标准版搭载的“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Pro版、Max版搭载的“小米智驾Max”,改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具体来看,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支持车位到车位,上车就能用。场景进化后,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航,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辅助驾驶来完成。
曾经的主打词,小米汽车为何改口?
众多“聪明车”
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有消费者发现,“智能驾驶”这一曾经的宣传C位正逐渐淡出车企产品宣传的核心话术,甚至变成“你问我才说”的隐藏词汇。除极少数门店仍在宣传“智能驾驶”外,例如理想、蔚来、阿维塔、小鹏等多数车企门店在宣传产品时,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
其中,理想门店销售人员表示,品牌在智驾宣传上更为克制,主要出于对用户认知和法规责任的平衡考虑;阿维塔门店侧重品牌风格与设计语言,对智驾系统细节未主动展开说明;鸿蒙智行官网对问界M8的ADS功能介绍时,虽然采用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但在文末备注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仅为辅助驾驶而设计,并非自动驾驶,不能取代驾驶员的专注驾驶和准确判断。”
早在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两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要求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和召回管理,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新技术规范应用。在该文件中,使用比较频繁的词汇是“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此后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
这个通知的发布,对外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智能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规范,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二是企业要把重心放在技术的创新和迭代上,不虚假宣传,共同推动智能化的普及。
按照自动驾驶的分类,L0级为驾驶员驾驶;L1—L2级属于辅助驾驶;L3级则是首个由系统主导的等级,被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在某些特定场景或环境下,驾驶员无需紧盯路况,可交给车辆自主完成驾驶任务;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L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
“汽车行业正在普及的是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即NOA是L2级,至多是L2+级,属于智能辅助驾驶,司机不能离开方向盘。再高级的智驾也只是智能驾驶辅助,不能称之为自动驾驶。厂家在宣传时应明确告知消费者,辅助驾驶责任人还是驾驶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强调道。
驶上“智慧路”
根据预测,2025年乘用车市场或将迎来历史性转折——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有望达1570万辆,同比劲增27%;市场份额飙升至56%,较2024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智驾正加速裂变。
政策方面:《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等文件先后出台,推动智能驾驶市场向好。
技术方面: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投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和示范区陆续认定、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技术验证,极大地促进了多源感知数据融合。
企业方面:以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争相进行智能化升级;理想、问界、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无疑是主力军,几乎都全系标配L2级技术;以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为代表的出行服务企业,已在多地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和测试。
不仅如此,小鹏汽车宣布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为使用小鹏AI智能辅助驾驶的车主提供“智驾险”保障,该服务为行业唯一在NGP(导航辅助驾驶)退出后5秒内仍可享受权益的保险,最高补偿金额可达100万元。旨在打破汽车制造商、系统供应商、车主以及保险公司等各方主体在数据交互过程中面临诸多争议。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指出,“当前智驾技术在汽车市场上的普及面临的最大障碍是——高昂的价格,导致2024年中国售出的车辆只有不到10%的有高阶智驾,而我国70%的汽车消费者都是购买20万元以下的车,这使得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智驾。未来2到3年,高阶智驾将会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了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预计到203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增产值将超过2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小米汽车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反映出其对市场反馈和行业监管的及时响应。这一调整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功能的理解,显现出对于安全性和合规性的重视。随着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关注加深,此举可能对小米汽车的长期发展和品牌形象产生利好作用,也对整个汽车行业的监管动向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中工汽车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