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日正式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一年一度的行业大考全面启动。监管加码的深层背景本次检查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多重背景交织下的必然举措:首先是新能源汽车风险凸显。随着保有量..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日正式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一年一度的行业大考全面启动。
监管加码的深层背景
本次检查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多重背景交织下的必然举措: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风险凸显。随着保有量激增,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相关的安全事故、质量缺陷投诉量有所抬头。2024年新能源汽车召回量同比激增137.5%,动力电池故障占比超三成;其次是准入管理闭环要求。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事前准入放宽后,事中事后监管必须同步强化,确保放得开、管得住。
中国汽车行业要想实现良性竞争和发展,相关部门有效和及时监管,做好裁判员的职责,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从2025年工信部组织的车辆监督检查工作,也是基于不久前相关部门与各大主机厂深度沟通后,对行业出现不合理不公平现象以及之前监管漏洞行调整。
2025检查三大特点
对比往年,本次监督检查呈现出显著升级:
首先是精准靶向。抽样环节明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并首次强调加大对舆论关注度高、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等车型的抽查力度。这意味着市场监管舆情、消费者集中投诉、过往问题记录等将成为抽检的重要参考,监管的精准性和威慑力大幅提升。
其次是电动汽车安全成焦点。检验检测项目清单中,除整车结构参数、正面碰撞、制动系统等传统安全项外,特别单列并强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包或系统安全要求。这直接回应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伴生的核心风险点,电池安全、高压电气安全、热失控防护等将是重中之重。
行业阵痛与升级并存
此次最严检查将在汽车产业链上引发诸多反响:
车企需投入更多资源确保从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到出厂检验的全链条一致性管控。尤其对新能源车企,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安全验证要求将空前严格。倒逼企业将资源更多投向基础安全技术和可靠性的提升,而非仅仅追求参数噱头或华而不实的配置。
工信部2025年度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以问题导向的精准抽查、聚焦核心安全的严格检测、触及根本的严厉处罚,为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再次敲响质量安全的警钟。这也是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一环。
在加强监管同时,及时通报检查过程和结果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目前网上争议较高的车型,让消费者及时看到最新进展,有利于肃清网上纷繁站队和骂战,建立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
来源:汽车信息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