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截止上周五(2025年6月27日)收盘,A股三大股指唯独沪指逆势下跌,整体呈现震荡盘整态势,三大股指冲高回落。其中,上证指数收盘报3424.23点,下跌0.70%。本周一周二,市场表现还在各路观望情绪中震荡。到7月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7月4日..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截止上周五(2025年6月27日)收盘,A股三大股指唯独沪指逆势下跌,整体呈现震荡盘整态势,三大股指冲高回落。其中,上证指数收盘报3424.23点,下跌0.70%。
本周一周二,市场表现还在各路观望情绪中震荡。到7月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7月4日,沪指表现抢眼,午后在大金融板块的持续助力下,向3500点发起进攻,截至收盘,沪指收于3472.32点,上涨0.32%,盘中再创年内新高3497.22点。
沪指自从突破了3400点以后,目前已经在3400点以上震荡了8个交易日。股民情绪不断推高,试图让A股站上3500。可以预见,在下周一定会迎来一波小高潮。
另外,在周五的中午,据商务部消息,中美就伦敦会谈框架细节达成共识,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也相当于给韭菜来了一剂利好的强心针。
相比于银行板块的强势上涨,汽车板块在上周实现领涨后本周也表现出了一些疲态。
步入7月,下周基本上也到了各大汽车期中考试放榜的时间点。从已经公布的销量表现来看,四大上市新势力都拿出了不错的同比增长。
零跑汽车2025年上半年销量突破22万辆,同比增长138%,稳居新能源一线阵营。在产品策略上精准把握15-25万元主流市场,C系列以智能体验和品质感赢得家庭用户,纯电增程双路线解决续航焦虑,T系列满足大家庭需求。月销量眼看就要摸到5万辆的门槛。
在股价表现上,零跑上周累计增幅0.49%,股价来到56.8港元每股。虽然不及5月份67港元的新高,随着销量的攀升,零跑股价还有上涨的空间。
作为新势力中发挥较为稳定的选手,理想汽车上半年销量达到20.4万辆,同比增长7.9%。若理想汽车全年70万辆的销售目标没有变动,则其目前的完成率约为29%,依然面临较大的交付压力。
交付新车3.63万辆,环比下滑11%,同比大降24%,刚刚过去的6月份,理想汽车的交车数量明显下滑。
要知道,在今年5月,理想汽车还交付新车4.08万辆,同比增长16.7%呢,这反差有点大。
今年第二季度,理想共交付11.1万辆,和上年二季度的10.86万辆相比,虽然也多了那么一点点,但整体表现远不如预期。
在股价表现上,理想也在本周遭遇了连续微幅下滑,累计下滑8%,港股价格现为103.7港元每股。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交付数据披露前,美团首席执行官王兴,已经大手笔套现理想汽车。加上多位高管早前减持,也给部分投资者造成了一些影响。
定位为中大型纯电SUV的理想i8将于7月下旬发布,售价预计将在30-40万元左右,对标问界M9、小鹏G9、蔚来ES8等车型。中型SUV理想i6也在工信部申报,将于9月份上市。
相信,随着两款纯电产品的加入,理想的销量瓶颈能得到有效缓解。
相比于零跑和理想,蔚来汽车在港股的活跃度就要低得多,换手率仅有0.21%。股价在低幅震荡中基本没有变化,周五报收于26.6港元每股。
庆幸的是,在乐道与萤火虫的加持下,蔚来销量开始转暖。2025年上半年,蔚来公司共交付新车114,150辆,同比增长30.6%。对蔚来来说,销量复苏是个积极的信号,这可能意味着黑夜即将结束,黎明将至。
7月3日,小鹏汽车全新车型G7上市,这一消息本应是利好,但股价却跌超6%,截至本周五,报69.1港元,跌幅达6.56%。
有分析认为,新车型G7定价策略引发小鹏汽车的盈利担忧,G7正式上市起售价19.58万元,较预售价23.58万元直降4万元。
尽管有刺激销量的作用,但市场担忧低价策略挤压本已薄弱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为了给G7一个惊艳的价格,小鹏不惜与自家G6价格重叠,未来很有可能引发同门内耗。
截止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已经累计交付新车197,189辆,超过2024年全年销量。其中,6月单月交付量达34,611辆,连续8个月保持超3万辆。
在二级市场包括一些投资人看来,产品层面如果长期难以向上突破的话,小鹏的盈利能力依旧需要担忧。
华为系代表赛力斯在5月份实现股价的历史新高后,就开始逐步回落并稳定在135元每股左右。
6月30日,宁德时代宣布在赛力斯超级工厂的两条CTP 2.0高端电池包产线正式投产。次日,赛力斯也发布了问界品牌的上半年销量为15.22万辆,同比下降16.63%。利好与利空的左右互搏下,本周股价也基本没有太大的振幅,报收于135.08元每股。
与赛力斯类似,比亚迪同样也是在5月23日实现416.98的历史新高后就逐渐回落稳定在330港元附近。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销量为214.6万辆,同比增长33%。虽然增长依然强劲,但与自身550万辆的既定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完成度不到40%。
如果比亚迪要在下半年实现年销量目标,接下来平均每个月的销量需要超过45万辆,有一定的难度。
为什么已然是国内一哥的比亚迪要给自己如此大的压力?外界恐怕不得而知,但如果比亚迪完成550万辆的壮举,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不同于国内企业的一路高歌,特斯拉或许又要迎来一阵尴尬期。本周,特斯拉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为384,122辆,较去年同期的443,956辆下降约14%,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销量的下降也意味着利润受损,目前特斯拉再一次来到亏损边缘。今年第一季度若不是通过出售4.47亿美元的碳积分,特斯拉的净利润就会变成负数。
除了公司业绩外,马斯克本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之间的纷争是特斯拉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最近几天,特斯拉CEO马斯克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因大而美法案爆发口水仗,特朗普甚至声称,考虑将马斯克驱逐出境,氛围也再度紧张了起来,特斯拉股价周二因此大跌逾5%。
特朗普威胁调查马斯克旗下公司(包括特斯拉和SpaceX)所获的政府补贴,特别是法案将重创特斯拉的卖碳收入。
法案废除碳排放积分交易关键规则,将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的罚款设定为零,实际上消除了传统汽车制造商购买特斯拉碳排放积分的动力。
除了无法继续出售碳积分外,特斯拉的其他业务包括电池制造、超级充电站网络、太阳能屋顶等业务几乎都将失去重要的联邦支持或税收减免。
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敢于和美国总统起正面冲突,不得不说,红顶商人马斯克应该买本资治通鉴看看了。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一周股评|“五穷六绝七翻身”,这个七月韭菜能看到希望吗?
来源:OFweek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