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接受德国《商报》采访。采访中,贝瑞德就中国市场竞争、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产品规划、技术发展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正在快速而坚实地调整业务发展,包括..
日前,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接受德国《商报》采访。采访中,贝瑞德就中国市场竞争、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产品规划、技术发展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正在快速而坚实地调整业务发展,包括强化本土研发能力、构建更高效的平台架构,同时优化成本。
先划个重点:
1、大众汽车下半年将在国内推出两款“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全新车型;
2、大众汽车2026年推出CMP平台,2027年在华推出专属CSP平台,MEB平台将升级;
3、大众与小鹏合作车型与小鹏汽车现有车型无直接竞争关系;
4、大众汽车2027年将具备L3级驾驶辅助能力;
5、中国经验赋能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发展。
关于中国市场竞争当前,中国市场的竞争并不理性,约有130个品牌在电动车领域争夺市场份额,这带来了激烈的价格竞争。
尽管纯电动汽车制造商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销量快速增长,但它们几乎都尚未实现盈利。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缺乏向未来发展投资的资金。
为此,中国政府已开始加强监管,例如在近期出台了有关供应商付款周期的新规。但短期内,我们还不会看到明显的市场整合以及价格回升。
单纯依靠降价推动销售,最终将损害品牌价值。在当前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份额并非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最重要的目标。集团的燃油车业务带来了稳健盈利,但我们并未把其大量用于销售补贴,而是投入于集团的战略转型。这使我们能够快速而坚实地调整业务发展。这包括强化本土研发能力、构建更高效的平台架构,同时优化成本。
在集团的规划中,2025年是一个过渡期。下半年,我们将上市首批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打造的全新车型。2026年和2027年,我们计划推出约30款全新电动化车型。我有信心我们的销量将逐步企稳并实现回升。
关于车型平台2026年,我们将推出面向主流走量市场的CMP(Compact Main Platform)平台。紧随其后,我们还将在2027年推出CSP(China Scalable Platform)平台,主要面向中高端细分市场。这两大平台不仅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也在技术能力上全面对标中国市场的竞争需求。
我们仍将继续使用MEB平台,目前正在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对其升级。例如,我们将为其配备高效的磷酸铁锂电池,并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的一款MEB车型上,首次搭载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基于区域控制的电子电气架构CEA(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未来,我们的产品技术将逐步转向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的新平台。
关于电子电气架构CEA是大众汽车集团第一个基于区域控制和中央计算平台的电子电气架构。我们与合作伙伴小鹏汽车,基于既有软件架构的基础,共同完成了初期开发。
这一架构有1000万余行代码。CARIAD中国团队以此为基础,推进自主研发,实现迭代升级,打造架构性能更强、更兼容的新一代版本。
第一代CEA架构将从今年起开始投入使用。我们业已决定,搭载CEA到燃油车型上,继而实现更强大的规模效应。2027年起,我们基于最新平台的产品将搭载第二代CEA架构,同时具备达到L3级别的高级驾驶辅助能力。
关于在华合作大众汽车集团的优势始终在于自身核心技术的高效、规模化应用。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我们在过去两年持续加快本土解决方案的开发。
通过合作,我们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如今,在多项关键前沿技术领域,我们已经具备自主开发解决方案的内部能力。以此为基础,我们也拥有了更强的自主实力。
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的合作着眼长远。目前,我们正携手打造两款车型,同时也在软件和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展开紧密的研发合作。这些车型与小鹏汽车现有的产品并不构成直接竞争。我们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单一项目的范畴,双方都从中获益良多。大众汽车集团借助小鹏在软件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了自身转型。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借助了我们在质量管理和采购方面的专业经验。我与何小鹏保持定期会晤,双方都希望将合作拓展到更多领域。
关于在华投资我们超过90%的在华投资都来自在中国本地创造的利润。去年,我们两家主要合资企业共实现了44亿欧元的盈利。这一成果支持了合资企业的转型,无需集团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
集团仅在关键的结构性项目上进行直接投资,比如我们向位于合肥的全新研发中心投入25亿欧元,为业务模式转型奠定基础。
关于产能及出口业务我们的产能规划始终聚焦长远。2019年,我们在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400万辆,2024年约为300万辆。从中期来看,我们希望借助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逐步回到过去的产量水平。
同时,我们也计划将中国打造为面向亚洲和中东市场的出口基地。我们的现有产能可以很好地支持这一目标。我们重点面向那些对与中国合作持开放态度的市场,比如东盟和中东地区。我们不会向欧洲或北美出口,因为集团在这些地区已经拥有生产基地。中国的出口业务是一项增量布局,而不是要替代现有业务。
关于集团全球发展在软件和自动驾驶等领域,集团“双向发力”:一套方案面向中国市场,另一套则服务于欧洲和美国市场。因此,我们在西方市场选择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合作,在中国则携手地平线和小鹏汽车。同时,我们在各区域市场积累的经验,也会助推集团全球业务发展。
如今,我们在中国开发一款新车型的周期已缩短至24至30个月。凭借相关经验,大众汽车品牌也将欧洲市场的产品开发周期从原先的48个月加快至30至36个月。这样的提速显著增强了我们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竞争力。这表明,中国经验正在赋能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发展。
来源:新浪汽车综合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