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什么车企都ALLIN纯电 智己却推超级增程

为什么车企都ALLIN纯电 智己却推超级增程

8月1日,智己汽车发布超级增程系统“恒星”。相比以往的增程系统,智己恒星主打“大电池、小油箱”。根据发布会上的信息,智己与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专属超级骁遥MAX电池,其可带来450km纯电续航,满足一周通勤。此外,上汽专研Zephyr 1.5T增程发动机令其燃烧热效率大大提..

8月1日,智己汽车发布超级增程系统“恒星”。相比以往的增程系统,智己恒星主打“大电池、小油箱”。根据发布会上的信息,智己与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专属超级骁遥MAX电池,其可带来450km纯电续航,满足一周通勤。

此外,上汽专研Zephyr 1.5T增程发动机令其燃烧热效率大大提升,与外界“大电池是否会带来高能耗”的质疑相反,得益于专属电池与增程发动机的搭配,恒星超级增程油电综合能耗仅为2.07L/100km,亏电油耗5.32L/100km。

毫不夸张的说,智己恒星的到来,可能将增程技术的竞争带入下一个阶段。然而,增程技术的热度似乎正在下降。

几乎与智己恒星增程发布同期,理想推出纯电动汽车产品i8,增程是过渡技术的言论再次被掀起。其他品牌也都在向纯电动路线转变,为何此时智己坚持推出超级增程系统?

从发布会结束后的媒体沟通会上,智己汽车CMO李微萌的回答中或许能略知一二。

她表示,智己最初定义技术目标就非常清晰:其实就是要解决当时增程技术带给用户不好的体验,比如总要充电、充电慢、用油的时候像“开拖拉机”,和抓住并放大用户为什么会买增程的核心需求——想要纯电智能化、没有里程焦虑、更省钱,所以,智己一定要基于纯电的极致体验去开发一台增程车。

智己希望能够基于纯电的体验去开发增程技术,让它“是一台增程,但更得是一台电车”。

回到技术本身,智己正在完成这一构想,如智己汽车CTO项娇介绍,“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第一要用800V高压平台;第二要配高效率电机;第三必须上快充电池,还得是大容量电池”。得益于此,即便是增程车品类,用户能够拥有长达1500km的纯电体验,让用户告别里程焦虑。

回过头来,再看开篇的问题,似乎已有了答案。

除此之外,关于成本、关于用户、关于技术。。。。。。所有疑问,智己汽车CMO李微萌、智己汽车CTO、智能研究院院长项娇、宁德时代乘用车事业部商用事业部 CTO高焕等在场高管都给出了答案。

以下为本次沟通会专访实录:

Q:为什么智己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未来的行业趋势会怎么样发展?

李微萌:因此,我们最初定义技术目标就非常清晰:其实就是要解决当时增程技术带给用户不好的体验(总要充电、充电慢、用油的时候像“开拖拉机”),和抓住并放大用户为什么会买增程的核心需求(想要纯电智能化、没有里程焦虑、更省钱),所以,我们一定要基于纯电的极致体验去开发一台增程车。

正如今天发布会上项娇总所说,智己在纯电领域有着深厚积累——高压平台、电池安全、智能技术、数字底盘、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我们思考的是:能不能以此为基础,打造一个新品类?基于纯电的体验去开发增程技术,让它“是一台增程,但更得是一台电车”。

项娇:萌总说得对,实际上是市场用户洞察给了我们需求,我们通过研发去满足用户需求。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发现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增程车用着省不省心。具体来说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是日常上班通勤,充一次电要能顶一周;第二是周末周边自驾游要能说走就走;第三是跑长途要能一口气开1500公里。总之一句话:要让车主完全不用担心电量问题,动力始终充沛,开起来安静得像没发动机一样。

不管是增程还是电车,造车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技术上其实都趋同:第一要用800V高压平台;第二要配高效率电机;第三必须上快充电池,还得是大容量电池。这样下来,纯电续航自然就上去了。说到底,无论是增程还是纯电,体验趋势逐渐相同。

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刻,我们也有最好的伙伴,给了我们最好的机会。我们今天用最新最好的电池技术做增程车,我们做到了两大体验突破,一是满足一周城市通勤需求,纯电续航没有焦虑;二是1500+km的超长纯电体验,让用户没有里程焦虑。在这两个体验突破下,我们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新品类——自带超充桩的电车,我们希望通过新品类创新,和友商一起消除用户对于新能源的一切顾虑,让人人都能拥抱新能源。

Q:首先为什么智己在这个阶段迈出了第一步,敢做大电池和高续航的增程车,第二个成本真的能hold住吗?

李微萌:我们有一句话:一台Model Y(配置|询价)的电量,可以有3个Model Y的续航。关于价格,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剧透,基本上这个车是这个价位左右。

用户想要没有任何里程焦虑,想要全程电车体验,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联合,投入了非常大研发的成本和资源。不管是基于上汽集团的发动机,还是智己在三电方面的优势,两方都是以共同的目标来做开发和调试。同时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特能力,以及上汽几十年对于发动机的钻研和技术储备。有的时候,如果是买来主义,或者只是把几个东西拼凑在一起,很难给出极致的用户体验。智己背靠上汽集团,又有宁德时代这么好的合作伙伴,大家一拍即合,觉得这是一个未来用户体验的技术发展趋势,双方把家底拿出来,全心全力去打造,这背后是整个新能源的产业给到我们的基础保障。

高焕:接近两年我们跟项娇总研究这个项目,我们一拍即合,因为我们两个都觉得这一定是接下来5-10年非常重要的技术方向。

第一个,是66kWh超级骁遥MAX电池。92%新能源用户的城市通勤距离是333km,我们希望能够满足99%的新能源用户,但是重量和空间是普通的铁锂电池无法满足的,所以我们选择了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并且通过不计成本地使用更高成本的材料,由此满足了66kWh容量与450+km纯电续航,以及15分钟充电310km的超级快充,这个也是做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这两点结合下来,对于电池寿命循环会带来很多压力。我们在材料选择上从多晶变成了成本更高的单晶,并优化电解液,让寿命较常规增程车电池翻一倍,循环寿命比平时好了50%。

Q:智己“恒星”超级增程为什么不把油箱再做大一点,把续航拉到2000公里以上,电池用了很多的尖端技术,成本增加了多少?

项娇:“恒星”超级增程技术领先在哪里?我们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在现有的发动机系统与排气系统的双重架构约束下,成功集成66度的大电池组?这本身就是极具挑战的课题。我们在一起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很多次工程师都认为“不可能”,但最终我们做到了。所以今天您看到的结果是,相比市面上常见的增程产品,我们的“恒星”超级增程实现了续航翻倍。

再说说发动机,刚才萌总用了一个很好的成语“削足适履”,我们坚决不要削足适履,我们有宁德时代这么好的合作伙伴,提供了这么好的电池,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增程系统相配。大家知道发动机的研发成本更高,周期时间更长,现在还有多少家企业真正在发动机上较劲呢?我们的Zephyr 增程专属超效黄金发动机底子很好,获得过中国十佳发动机。很多人说这款发动机可以直接拿来用,投资代价又小。但我们需要一分一毫的把性能做到最好,我们去挑战亏电油耗5.5L,最后做到了5.32L。

其实在传统行业领域,特别是发动机这样的领域,每进步5%都能领先一个身位。在研发过程中,这款发动机的改进项一页A4纸都写不完,很多改进项提升只有万分之一。我还记得,我说服领导和同事时,用了刘备讲过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但凡有一点点优势,我们就要把它做出来,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恒星超级增程的亏电油耗相比主流中大型增程SUV下降23%。

比如说二氧化碳,我们每公里的碳排放量是1.42克,仅为主流的中大型增程SUV的1/12。我们经常说,百分之几的进步可能是一个延续性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做到几分之几的进步可能是突破性的进展。而我们这一次很多的值都是按照百分之二三十的效率去进行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在这里,我们敢于说我们在做一个新赛道,我们在做一个新品类。

我们的油电综合能耗低至2.07L/100km,相比主流中大型增程SUV下降35%。以往我们会加很多定语,比如“同级最低”。但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这就是行业最低能耗,即使对比更小的车型也是如此。我们查证了1160个车型的公告数据,结论一致。大家想想看,这是否意味着突破?我们是否在开创一个新品类?

Q:恒星超级增程在设定66度电池的时候,考量了用户的哪些使用场景?我们称之为自带超充桩的电车,会不会有人认为,是背了一块超大电池的烧油的车?我们如何去真正匹配到这一群有痛点的用户来设定我们现在的这套超级增程呢?

李微萌:我们为“恒星”超级增程设定66度电池,核心考量的是用户的都市通勤场景,通过用户行为大数据驱动电池容量的定义。中汽中心与智己用户研究院的联合调研显示,一周333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够满足超92%新能源用户的城市通勤场景;并且,300公里的纯电续航,就能让92.4%的用户,轻松往返一趟周末小长途。因此,我们定的目标是纯电400+km的续航里程,初衷就是让用户一周只需充一次电,轻松应对日常上下班。

充电时长是当前增程车型的另一痛点。常规增程车型基本上充电要50分钟左右。一周需要充电2-3次,导致用户在用车时可能会有一些心理负担,经常会想我是不是要去充电。因此,我们应用了纯电最好的800V技术,15分钟可以补能310公里。周末去商场找一个充电桩15分钟就可以补能310公里;或者说万一你忘记了,下次再充问题也不大,因为1500公里的综合续航也能提供强大保障,彻底消除里程焦虑。

回想开油车时,现在在偏一二线的城市加油站在市中心越来越少,加油本身也很有压力,有时候碰到油价有起伏的时候排队时间更长。油车现在基本上就是400、500公里,稍微好一点到600公里。而恒星超级增程本身纯电续航能够到450公里,综合续航能够到1500公里,我们希望大家一周充一次电,用真正的纯电去满足日常通勤所需,同时如果你有小的焦虑或者有长途的时候,油也可以无缝接力。

实现450公里纯电续航和1500公里总续航,是团队在整车重量、布局、输出效率、油箱大小等多方面精密平衡的结果,核心在于追求“油尽电尽”的系统综合效率最优。无论是加大油箱还是减小电池,都难以达到当前工况的完美平衡点。这是两位CTO设计中的精妙之处。

项娇:关于刚才提问的油箱这个事儿,是不是我们的车里没有空间装更大的油箱了?不是,我们的LS6装了50L油箱,不是说装不了70L、60L油箱。我还是回顾一下,我们用户的核心需求到底是什么。用户选择增程车,是希望在电量低时依然拥有“电车般的驾驶体验”。用小电池(如30度)+大油箱(60/70L)方案,馈电时动力和体验会显著下降。66度大电池 + 50L油箱,既保证日常通勤几乎纯电覆盖,馈电时仍有强大电驱动力,同时提供超长综合续航。

Q:我们今天发布的超级骁遥MAX电池,相比骁遥双核电池有什么不同?另外想问一下萌总,对于纯电和增程市场的预期比例是怎么看?怎么样说服用户去选择不同得能源形式?

高焕:我先讲讲超级骁遥MAX电池的来源,今年发布的是骁遥双核跟骁遥超级增混是不同的代系,骁遥双核可以支持纯电,骁遥MAX主要以增混为主。第二个我们的骁遥系列电池电量越来越大,快充越来越好,输出功率越来越足,我们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赋能增混汽车。

骁遥超级增混的电池达到65度电以上,支持400公里以上续航,同时具有4C峰值充电,15%的SOC亏电状态下依然能够有280kW甚至是300kW的输出功率,我们将骁遥超级增混这一系列的高配版本定义为骁遥MAX。目前为止,我们和智己是首次量产行业最大的66kWh超级骁遥MAX电池,我们做到了第一个。

李微萌:关于第二个问题,两条腿一定会走得更稳。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纯电和增程不是一个互斥的关系,纯电和增程分别对应的完全不同的用户。因此,纯电和增程不是分蛋糕,而是做大蛋糕,吸引新用户入场。智己在纯电细分市场始终能稳居第一、第二名,说明用户已经很认可智己的纯电,我们发布增程不是去抢原来的纯电用户,而是原本因里程焦虑可能放弃新能源的增量用户。

新一代智己LS6(配置|询价)应该在今年8月份预售,9月份上市,我们在8月会有近400家渠道的网络,加上很多的商超快慢闪,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我们的纯电和增程车型,让用户“按需所取”。

Q:首先请教一下微萌总,过去两年增程的增速非常快,也存在一些争议,您怎么看待增程前景?上汽在插混这一块有很强的技术,为什么选增程而不是选插混?

李微萌:技术路线的讨论是行业活力的体现。增程技术争议的本质,是过去部分增程产品存在 “体验短板”(如续航虚标、动力弱、油耗高),导致个别车企和用户对技术路线产生质疑。智己认为:技术本身是手段,用户体验是目的。

智己的“恒星”超级增程 ,打破 “增程=妥协” 的传统认知。它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如超高效率、纯电驾感、超大电池),已经将增程体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开创了 “超级增程” 新品类。它不再是妥协方案,而是结合纯电优势与无焦虑续航的最优选择。大家可以想像如果电池没有电,对于插混车来说,它的发动机是直接和轮胎连在一起,意味着它必须跟着驾驶员所有的功率和扭矩响应来做联动,往往这个时候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还会下降一点,因为它没有在最佳的工作点,它的NVH和动力响应都恢复到燃油车的状态,这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持在高端智能化的中大型的车辆中选择增程方案的原因。

当然,我觉得大家从市场端的角度可以很容易察觉到这一点,大型高端车辆还是选择增程。

Q:在固态电池的技术没有成熟之前,增程技术能支撑多少年,能支撑几代产品?

项娇:这个问题挺有挑战性的,市场和用户关心得并不是说是第几代的技术,更多是这个技术是不是给予了用户想要的体验。简单说,就是技术本身是手段,用户体验是目的。就当前市场来说,我们选择宁德时代作为我们的伙伴,提供一块目前行业最大的66度增程专属电池,配合上汽最有力的增程系统,就是我们给予市场最好的答案。

当然我们也要往前看,我相信宁德时代未来会有更好的电池,上汽也还有更先进的增程系统,技术进步永无无止境。今天这个时刻,我们给出的恒星超级增程并不是一个妥协方案,我们恰恰是给出一个让大家都能解决掉所有顾虑、让剩下50%的人都能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方案。如果今天它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它就是一个好方案。

来源:新浪汽车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