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销两旺,新能源汽车一路向“新”

产销两旺,新能源汽车一路向“新”

“瞅瞅,这车老带劲儿了!”

前不久,辽宁沈阳市民张朝阳购买了一款心仪已久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并向亲朋好友分享了自己的购车经历。“车漆、轮毂、内饰颜色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搭配,还能享受以旧换新补贴,方便、实惠,省了2万多块钱呢。”张朝阳兴奋地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

“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升级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技术快速迭代和成本优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和市场化普及。

渐成潮流,“电车一族”越来越多

“早上出发前,我通过手机远程操控,就可以提前打开车窗通风或者打开空调降温,还能远程启动车辆,剩余电量、车内温度、轮胎胎压等信息在手机App上实时显示、一目了然。”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曹楠楠告诉记者,她的爱车具有自动泊车、辅助驾驶、能量回收等功能,不仅科技范儿十足,而且还很省电,跑300公里只需100元左右的电费。

当前,新能源汽车销售越来越火,像曹楠楠一样的电车一族越来越多。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加快补齐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构建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乡村居民出行体系。

如今,在不少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渐成潮流。“开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成本也很低。村里几十户村民都开上了新能源汽车。”重庆合川区弯桥村一位村民说。

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3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7.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7月,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企业新车型持续投放,助力车市平稳运行,同比实现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将有效释放内需潜力。”陈士华说,近日,国家层面已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第四批将于10月份按计划下达,并将督促地方细化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有序均衡用到年底。这将有助于稳定消费信心,持续提振汽车消费,确保下半年行业平稳运行。

付炳锋表示,在完备顶层设计与强力政策支持下,依托勇于创新的企业、乐于尝试的消费者和超大容量市场,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构建起完备产业体系以及供应链成本优势。汽车产业链边界不断拓宽,正逐步形成跨界融合的产业新生态。

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在小区车库里安装了充电设施,到家停下车就能充电,非常方便。”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黄晓旭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枪)409.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充电枪)1200.4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达到97.08%,乡镇覆盖率达到80.02%。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

“技术增活力,绿色添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了两番多,覆盖98.4%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大减少了新能源汽车驾驶员的“里程焦虑”。

竞争力强,出口保持高增长

“将空调调至22摄氏度”“播放一首歌”……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印度尼西亚国际汽车展上,中国车企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体验,十余个中国汽车品牌以纯电和混动车型为主,展现了车联网、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和应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267%,中国汽车品牌占据销量的九成以上。

当前,东南亚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目标市场。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推动“在地化生产”,快速响应区域市场差异化需求,推动海外销售持续增长。比如,长城汽车马来西亚合作KD工厂已实现首款产品哈弗H6组装下线;上汽通用五菱全球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今年5月在印尼工厂下线;吉利旗下EX5电动汽车在印尼工厂完成试生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表示,东南亚地区凭借在政策、市场、供应链和地理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当地建厂、采购、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强,近年来出口一直保持高增长。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市场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为中国企业提供新机遇。

许海东认为,在汽车行业开启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规模化、体系化、快速迭代等先发优势。完善的产业生态进入东南亚地区,有助于本地汽车产业以更高性价比应用智能座舱、自动泊车等新技术,提高产业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瞧,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持续涌现的产业活力:今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25.4万辆,同比增长81.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2倍。

活力,源于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与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活力,源于产业生态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当前,中国已形成涵盖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充换电设施建设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产业链配套、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输出……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前沿技术领域仍要持续加强科技研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理事长董扬说。

不只做“量的冠军”,更要成“质的标杆”

近期,汽车行业大力整治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引发社会关注。

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产品价格监测、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缩短供应商货款账期等工作,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缺陷调查;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电耗限值、电池回收利用安全等标准,引导企业深化科技创新。

“新能源汽车不能只做‘量的冠军’,更要成为‘质的标杆’。只有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驱动,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未来。”付炳锋说,要综合治理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决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表示,我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发展”迈向“价值创造”,从“跟随发展”转向“引领创新”,面对市场竞争,要进一步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强基础原创技术研究。

“产业链上下游需进一步强化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持续推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迭代升级,赋能智能底盘、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跨系统融合,着力从源头上突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赵立金说。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表示,要以技术进步作为培育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持之以恒推进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聚焦能源动力、智能底盘、智能网联等方面,强化基础前沿领域、交叉融合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着力攻克全固态电池、分布式电驱动系统、自动驾驶大模型全链条关键技术,突破车用操作系统、专用工具软件等瓶颈短板,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

“以产品质量筑牢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基石。”张进华说,要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供应、营销服务等全环节的质量管理,以协同创新为牵引,以生态共建为底座,全面深化企业间交流合作,集聚优势资源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携手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记者 刘坤)

来源:红车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