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作为在中国市场最成功的外资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在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如何领导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尤其是在众多新能源智能网联本土化研发合作新成果落地的过程中取得突破,这一重任如今交到了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新任CEO齐泽凯身上。10月20日..
原创 作为在中国市场最成功的外资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在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
如何领导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尤其是在众多新能源智能网联本土化研发合作新成果落地的过程中取得突破,这一重任如今交到了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新任CEO齐泽凯身上。
10月20日,上任仅三个多月的齐泽凯,在北京接受了包括在内的小部分媒体的采访。
事实上,这位机械工程博士的“中国缘”早有铺垫,此前其在宝马工作的过程中,“曾有一次派驻沈阳的机会,因故未能成行,但我始终在寻找合适的契机来到中国。”如今,他终于以大众中国CEO身份扎根中国,甚至期待着能“走进胡同喝杯茶”,体验地道的中国生活。
从2025年1月履新大众集团产品与战略执行副总裁,到7月接棒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让齐泽凯对“中国速度”有了切身体会:“所有国际品牌及合资公司都在加快本土化步伐。”
而大众汽车的应对之策,正是将“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落到实处,即把研发权与决策权交给中国团队,通过实质性创新与变革来应对市场竞争。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齐泽凯不止一次提到“中国速度”与“在中国,为中国”。
从2027年前投放21款新能源车型的产品承诺,到将CEA电子电气架构逐步下放至燃油车的技术规划,再到通过本土化研发缩短30%产品周期的成果,这位新掌门人试图向市场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内卷”与新能源转型压力,大众汽车正在用更本土化的决策、更快速的迭代,打响一场关键的“适应战”。
产品冲锋,技术破局
面对中国车市“9月超70款新车上市,平均每天2-3款”的发布节奏,齐泽凯坦言,感受到了强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但他认为“竞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
他随即亮出了最硬核的答卷:“从明年起,大众汽车将迎来新一轮产品发布高峰。”到2027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21款新能源车型;到2029年,这一数字将扩大至31款,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
支撑这一产品冲锋计划的,是大众汽车本土化研发体系的加码。
齐泽凯透露,大众在德国以外设立了最大的研发中心——大众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并建立了以研发为主导的组织体系。
“同时,我们与本土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包括地平线、小鹏等科技企业,共同研发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技术与服务。这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模式,也使中国团队拥有更高的决策权,实现了产品上市周期缩短30%以上、成本优化40%的成果。”
面对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与内卷,齐泽凯认为大众汽车拥有其他品牌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中国市场四十多年积累的约4600万用户基盘。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约65%的销量来自置换用户,其中不乏大众汽车的现有用户。”齐泽凯看到了这一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机遇。他表示,大众汽车将围绕现有用户优化服务,同时通过新产品吸引潜在用户,“比如上海车展展示的三款概念车,就是想通过多样化设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在产品布局上,大众汽车正在构建从紧凑型到全尺寸的完善产品矩阵,“让消费者能够选购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大众汽车产品”。
定价策略上,大众汽车则走“配置与市场动态平衡”路线。
“我们一直对市场定价保持长期、系统的动态监测,也会密切关注竞品的定价策略。”齐泽凯表示,“作为一家量产品牌,大众汽车在定价时会综合考虑两个核心因素:一是基于合理的产品配置制定具备竞争力的价格,二是基于对用户期望与市场整体的动态表现的充分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路径的革新。
齐泽凯明确了CEA架构在大众未来产品中的核心地位。“CEA架构本质上是大众汽车的中央计算域控制平台,我们将其视为大众汽车新一代产品序列的‘中央大脑’。”
齐泽凯特别指出,CEA架构将率先应用于纯电车型,随后将逐步下放至MQB燃油车型,“未来,大众汽车旗下的车型将陆续搭载这一平台,并逐步具备包括L3级辅助驾驶在内的辅助驾驶功能。”
更关键的是,CEA平台支持远程OTA升级,可将电子控制单元的复杂性降低约30%,从而加快迭代速度。他解释道,“在尚未发布的车型中,我们发现CEA平台能够快速响应软件问题。一旦发现软件问题,通常可在一至两天内完成修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交付给用户后的车型会频繁更新。我们更强调在上市前充分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消费者获得成熟可靠的产品。”
“迭代速度”与“安全可靠”的平衡之道
“安全”,是此次对话中的高频词。
针对中国市场“一年一改款、甚至一年两改款”的快节奏,齐泽凯提出了大众汽车的平衡逻辑:不追求“频繁改款”,但会通过技术优化提升迭代效率。
“以往,大众汽车的新车发布后,一般在三至四年内会进行改款,包括内饰与外观调整。随着CEA电子电气架构在中国的应用,这一平台将大幅提升软件更新和扩展能力。”软件更新可以远程完成,硬件调整也能通过灵活供应链快速落地。
但他强调,“快”不代表牺牲安全:“大众汽车坚持在产品交付前进行多维度、超行业标准的测试,确保车型长期保持品质与安全性。”
齐泽凯举例表示,大众汽车的淋雨测试用三倍于全球最高雨量的标准,底盘涉水测试超过300毫米雨量。“我们坚守大众汽车一贯的品质标准,即安全性、可靠性和严苛测试验证。”
齐泽凯强调,安全可靠性是大众汽车的核心基因,也是至今坚守并持续强调的产品价值。“我们希望消费者在选择大众汽车时,始终觉得这是正确的决定。无论是购车两年、三年,甚至更久之后,每一次看到车辆,都能感受到信赖、安心和自豪。”齐泽凯认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与认可,是衡量企业能否兑现对用户承诺的标准之一。
写在最后:2026年将迎来“大考”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齐泽凯领导的大众汽车正试图在坚守德系品质与适应中国速度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从齐泽凯的规划来看,大众的转型路径已清晰:以“在中国,为中国”为核心,靠本土化研发提速、靠安全可靠守底、靠产品矩阵破局。
尽管战略清晰,但挑战已然在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连续多月超50%,本土品牌在智能化、用户体验上的优势仍在扩大。2026年不仅是大众汽车新产品的集中投放年,更是购置税政策调整后的首个“压力测试年”。
“我希望,这些产品都能顺利上市并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齐泽凯的目标,将在明年开启的“产品发布高峰”中接受检验。
当然,齐泽凯的 “中国时刻” 才刚刚开篇。随着 2026 年产品大年的临近,大众汽车能否在德系品质与中国速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新能源时代的荣光,一切答案,仍待时间与市场揭晓。
来源:凤凰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