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表委员看亮点·中国向前】新能源汽车提升内功

【代表委员看亮点·中国向前】新能源汽车提升内功

刘懿艳代表:车企出海步伐加快

王志平代表:协同创新构建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较长,不能靠个别企业、少数区域单打独斗,必须通过协同创新、产业协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西青区区长王志平表示,天津市西青区产业基础较好,拥有新能源汽车、车联网、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1年来,三地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天津市西青区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积极融入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供应体系。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志平代表建议,一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相结合。发挥先进制造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创新服务生态,完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前沿技术场景试验区,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中试转化优选地、区域创新网络重要枢纽。二是推动供应链与产业链相结合。用好行业协会、重点产业链联盟、创新联盟等资源,梳理完善汽车产业配套图谱,组织产业链撮合对接活动,搭建当地与京津冀整车头部企业及其一级、二级供应商的对接沟通平台,推动更多汽车零部件企业融入知名新能源汽车供应体系。三是推动成龙配套与成链成群相结合。围绕集成电路、车联网等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引育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等智能驾驶关键零部件企业,促进“车路云网图”一体协同发展,抢占智能驾驶等产业新赛道。

王志平代表表示,在协同创新方面,天津市西青区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作,天开西青园与20余所北京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产业协同方面,天津市西青区已成立驻京招商中心和科创中心,举办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积极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张兴海委员:智能网联不断升级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优势越来越突出。”全国政协常委、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认为,智能网联不仅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车正朝着依靠高端技术和智力资源发展的新模式转变,智能驾驶、智能电驱、智能车控、数字孪生等技术,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全球领先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DeepSeek等大模型横空出世将给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带来深远影响。“比如我每天驾驶的智能电动汽车,可以看作大号的车载大模型工具。”在张兴海委员看来,“人驾+智驾”的方式不仅让出行变得更轻松、高效、安全,也推动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融合发展。

张兴海委员特别提到,汽车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原先的垂直供应链体系正向着全新的网状供应链体系转换,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将对上下游产业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协同创新趋势更加明显。

张兴海委员介绍,赛力斯积极发挥链主作用,推进产品集成化、智造集聚化,已构建起囊括众多头部供应链企业的更开放、更有活力的生态体系,共同设计、共同研发、同步生产。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化、网联化,走的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因此需要推动“两个跨界融合”——一是技术和产品融合,即软件技术和汽车技术到产品的端到端融合;二是产业融合,即整车企业+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供应链企业+终端用户服务企业等汽车全产业链的端到端融合。

目前,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方面的创新实践如火如荼,安全始终是必修课。张兴海委员认为,智能化体验,必须以安全为底座;安全底座,要靠智能化技术来实现。“安全夯得越实,智能网联才有更高突破。”张兴海委员表示,车企不仅要将传统汽车的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做得更扎实可靠,还要强化动力安全、数据安全以及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智能安全解决方案。(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

  何小鹏代表:基础设施量质并进

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补能基础设施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实现“量质并进”的显著提升。截至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超过1300万台。“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正由‘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车企间持续加强互联互通,有助于拓展补能网络。在协同化生态建设实践中,行业技术标准也会逐步形成和完善,从而推动补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

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场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是行业难点,也是大众关注焦点。何小鹏代表认为,要推动构建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比如在高速公路、核心商圈等高频需求区域部署超充桩,在低需求区域则以快充或慢充为主,兼顾经济性与便捷性。

何小鹏代表表示,未来汽车将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基础设施体系必须紧跟智能化发展速度。一方面,着力开发智能充电桩。目前小鹏汽车引入了智能功率分配技术,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需求动态调配充电功率。另一方面,增加智能寻桩功能,让用户快速找到适合的充电站、充电桩,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充电桩还拥有巨大的海外发展潜力。”何小鹏代表说,2025年小鹏汽车将逐步拓展海外充电布局,从海外车机服务平台打造开始,为车主提供找站、寻桩、结算等充电服务。同时,通过储充设备试点,以更广、更快、更低成本布局海外充电网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何小鹏代表表示,小鹏汽车将继续在能效优化、充电智能化、能源回收等领域加大投入,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经济日报记者 张 倩)

(责任编辑:龚磊)

来源:中国商用汽车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