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瑞“人形机器人”,首批220台交付

奇瑞“人形机器人”,首批220台交付

4月30日消息,近日,奇瑞国际公司园区内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活动——奇瑞与AiMOGA团队联合研发的墨甲人形机器人,首批220台全球交付仪式。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海外经销商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具体来看,墨甲机器人身高为167cm、体重为65kg,拥有41个自由度,单手12自由度,最大行走速度可达1m/s,最大关节扭矩为512N・m,电池容量为0.7kwh,续航时间为2小时。此外,硬件上配备了3D激光雷达、2个深度相机、1个全景相机、4颗超声雷达、1颗6麦克风阵列。

在交付仪式上,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墨甲机器人董事长张贵兵介绍,墨甲机器人凭借奇瑞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CheryGPT大语言模型和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具备在4S店提供主动问候、销售指导、车型推荐和绕车讲解等实际服务能力,并在马来西亚4S店得到应用。

同时,张贵兵宣布了墨甲机器人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继续在4S店场景深耕细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智能化水平;第二步,拓展至商超、政务等公共服务领域,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展现其服务能力和商业价值;第三步,最终走向家庭服务领域,成为家庭智能伙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近年来,国产机器人成果丰硕,工业机器人稳步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有望在汽车制造、销售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车企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车企入局优势颇多。

一方面,车端降本经验有望复用于人形机器,如今人形机器人的价格远超大众消费承受能力,导致需求端难以打开,但比亚迪、特斯拉、广汽集团等车企在车端具备强大降本能力。

另一方面,车端和人形机器人的部分零部件具一定技术相通性。例如,在视觉、丝杠、激光雷达等产品供应链重合度较高,汽车领域有产品和技术储备的玩家有望实现车端向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延伸,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降本。

除奇瑞汽车外,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米、吉利、比亚迪、小鹏汽车、长安汽车、特斯拉、广汽集团、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北汽蓝谷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均已布局该赛道,无疑是今年车圈最热的赛道之一。

来源:中工汽车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