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比亚迪取胜,特斯拉惨遭“滑铁卢”

比亚迪取胜,特斯拉惨遭“滑铁卢”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5月13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比亚迪以覆盖欧洲14国、11123辆的月销成绩,远超特斯拉的6253辆,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取得胜利,预示着全球化竞争进入新阶段。

同时,比亚迪正在调整其欧洲业务战略。一方面,计划扩大经销商网络,并从欧洲汽车制造商挖角高管,尤其是从Stellantis挖来多名经理。另一方面,比亚迪宣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其欧洲战略的核心,以应对当地市场的需求。

欧洲最靓的崽,非比亚迪莫属。

比亚迪“激战欧洲”

“用户和消费者的心态正在发生改变。”早些时候,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曾感叹,“经过调研发现,即使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品牌的偏好度和接受度也非常高。”

2025年4月,比亚迪销售新车38.01万辆,同比增长21.33%。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19.57万辆;插电混动车型销量17.69万辆;海外销量实现7.9万辆,同比增长91.9%,环比增长8.2%,海外销量占比达21.1%,月度销量持续创新高。

当前,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拥有绝对的地位,旗下已布局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在细分品牌中,4月比亚迪品牌王朝网和海洋网销量34.71万辆,占总销量绝大部分;腾势品牌销量1.54万辆,同比增长38.4%;方程豹汽车销量1万辆,同比增长375.8%;仰望则销售135辆。

具体来看,在欧洲市场方面:

英国:比亚迪2511辆VS特斯拉506辆;

法国:比亚迪2064辆VS特斯拉863辆;

德国:比亚迪1566辆VS特斯拉885辆;

意大利:比亚迪1683辆VS特斯拉446辆;

西班牙:比亚迪1545辆VS特斯拉573辆。

有相关人士透露,比亚迪今年的总销量目标为550万辆,包括海外市场80万辆以上,较2024年增长近一倍。这意味着,比亚迪在中国的销量增速约为30%,而海外的增速则高达91.8%,显示出海外市场增长的显著潜力。

针对这一目标,比亚迪的国际化战略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本地化生产转型,加速海外渠道布局与本地化生产,其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海外工厂已陆续投产,4月柬埔寨工厂成功奠基,出海船队先后投入使用,将重点开拓欧洲、南美及东南亚市场。

除此之外,比亚迪更注重品牌创新技术,4月旗下高端品牌腾势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品牌发布会,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发布会上,旗舰车型腾势Z9GT揭幕亮相,展示了包括易三方泊车、180km/h高速爆胎稳定控制、智能蟹行等创新功能,引发欧洲媒体的高度关注。

在欧洲特别顾问阿尔弗雷多·阿尔塔维拉的建议下,比亚迪计划将德国的经销商网络从27个扩展到120个,要求所有面向欧洲的新车型都必须推出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个版本,还任命其二号人物李柯负责欧洲业务,取代了前欧洲业务首席执行官舒立克。种种迹象表明,比亚迪的欧洲布局取得成效。

特斯拉“销量困局”

2011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接受采访被问及比亚迪时,一度失笑。在他看来,比亚迪不是特斯拉的对手,因为其汽车不够有吸引力、技术不够强,更强调比亚迪的发展重点应是确保生存。

2023年,马斯克却一度改口,他直言这段采访“是很多年前的事。”现阶段,比亚迪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未来全球十大车企中可能主要都来自中国。

时间来到今年4月,在欧洲市场遭遇重挫后,特斯拉中国市场出货量连续第7个月下滑,上海超级工厂共交付了5.85万辆Model 3轿车和Model Y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较2024年同期下降6%。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营收只有139.67亿美元,同比下滑20%。储能业务虽同比增长67%至27.30亿美元,但难以弥补汽车的缺口。

不仅如此,在英国市场上,特斯拉的表现甚至还被两家知名度不高的中国汽车品牌Jaecoo和Omoda甩在身后。这两个品牌都是奇瑞汽车为进军海外而推出的新品牌,Jaecoo为高端定位,产品主打越野风格SUV,强调性价比和品质;Omoda面向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以新世代硬核潮跑SUV为标签。

为何会出现销量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深度参与全球政治,导致特斯拉在美国和欧洲的声誉受损。身为特朗普重回白宫的功臣,马斯克被授权在联邦政府中推行大规模“裁员节流”举措,削减联邦开支、精简联邦政府机构,引发美国多地“抵制特斯拉”抗议活动。

面对这一困境,马斯克近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公司将加快推出更便宜车型的进度,并在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上全速前进。然而,投资者似乎正在失去耐心,对特斯拉能否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表示怀疑,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累计下跌超过27%。

事实上,外界将比亚迪与特斯拉进行对比的背后,是中国品牌在全球迎来拐点。随着中国车企全球布局升温,将进一步带动各品牌在全球的销量增长,比亚迪、特斯拉看上去是两家企业的销量比拼,但凸显的是中国品牌正在全球市场提升的影响力。

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可规避进入深水区,在价格战、关税战的影响下,各大车企的盈利能力面临挑战。展望2025年,比亚迪和特斯拉有望继续加快新车型上市,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将愈加激烈。

来源:中工汽车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