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汽-大众坚守品质 看“安全感”从何而来

一汽-大众坚守品质 看“安全感”从何而来

7月17至19日,一汽大众组织了一场品质之旅,此次行程包括探访一汽大众工厂基地,不仅参观了核心研发部门的多项技术,聆听了专家们的细致讲解,还在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整车试验场,于雨中体验了如“巴音布鲁克”般刺激的极速驾驶,全程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就带大家聚焦一汽..

7月17至19日,一汽大众组织了一场品质之旅,此次行程包括探访一汽大众工厂基地,不仅参观了核心研发部门的多项技术,聆听了专家们的细致讲解,还在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整车试验场,于雨中体验了如“巴音布鲁克”般刺激的极速驾驶,全程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就带大家聚焦一汽大众在车辆安全上的硬核表现,从几个方面深入看看这份“安全感”究竟从何而来。

全维度严苛测试与验证体系,每款产品不仅要稳稳通过国家标准这道 “基础线”,更得严苛满足德国大众企业标准这道 “全球关”。单一车型交付前,必须闯过 4 轮碰撞试验的 “硬核考验”—— 耗费 30 余台试验车、近 100 次碰撞,测试频次达到行业均值的 2 倍以上;在电池安全方面,其研发的无热扩散技术构建起多重防线:10 秒热失控预警速度远快于国标 5 分钟的要求,6 轮重复测试则超过国标 1 轮的标准。一系列 “超纲” 要求,为车辆安全筑牢了坚实底线。与此同时,每款车还将经历 6 个月 18 周的腐蚀试验,模拟 12 年用车损耗,通过腐蚀性蒸汽测试新能源车内零部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汽 - 大众新能源车型的子部件加系统共需进行 436 项测试,较国标的 53 项测试内容更为完整,其中最严苛的测试要求达到国标的 10 倍。

车身结构与工艺的“钢筋铁骨”,以占比81%的高强度钢材为骨架,A柱、B柱等关键部位采用可承受2150MPa以上压力的热成型钢。以ID.7 VIZZION(配置|询价)为例,其热成型钢占比达30%,每平方厘米可承重10吨,相当于两头大象的重量集中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通过13000个焊接当量形成完整力传导网络,这一数据较同级车型提升50%;每车搭配100米焊装胶,用量超出行业水平40%,既强化了车身刚性,又增强了防腐能力。再加上大众独家的空腔灌蜡技术,每车1公斤灌蜡实现内腔全覆盖,达成“3年不锈蚀,12年不锈穿”的承诺,从结构到工艺全方位守护车辆全生命周期品质。

不计成本的测试投入与专业设备支撑,肩负 “替客户历险” 使命的碰撞试验假人共有 56 个,累计投入达 9100 余万元,其中最贵的假人价值 1200 万元,能够精准捕捉碰撞过程中人体的受力与损伤数据。耐久性试验同样严苛,整车实测里程超 700 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 175 圈;车辆需在黑河极寒、吐鲁番极热环境中接受考验,还要在亚洲最大综合试验场经历 58 组弯道与 28 种特殊路况的验证 —— 试车员连续测试 8 个多月,累计行驶 10 万公里,相当于正常家庭 30 万公里的日常驾驶里程。此外,防腐蚀测试采用 2 倍于行业标准的盐浓度,通过专业设备与极致投入,全面模拟客户可能遇到的各类使用场景。

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全方位安全防护被动安全配置扎实完备,配备多安全气囊及双预紧双限力主动式安全带,为车内人员提供基础防护保障;主动安全科技持续赋能,搭载Front Assist预碰撞安全系统、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同时揽境(配置|询价)搭载的IQ。 Pilot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涵盖预测性巡航、拨杆变道等功能,奥迪A5L则应用华为乾崑智驾技术,采用双激光雷达实现无图L2级驾驶辅助。主动避险与被动防护的协同配合形成完整闭环,在C-NCAP和C-IASI等权威测试中多次斩获五星及优秀评级。

智能科技与安全的深度融合,全自研座舱Hi Space以电动对开门拓展出入空间,零压旋转云椅提升交互便捷性,音乐玻璃替代传统音响降低能耗并打造沉浸式音效;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不仅简化操作,更通过路况预判、加塞应对等功能减少人为失误,让科技成为安全与舒适的延伸,真正服务于出行本质,在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中坚守“安全为基、科技赋能”的核心逻辑。

一汽大众已与大众签署战略合作,计划推出11款产品并于2026年落地。从基础结构到智能科技,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型,一汽大众用全场景、全周期的严苛标准与极致投入,将安全与品质刻进品牌基因,是对用户出行的承诺,也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来源:新浪汽车原创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