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是一场特殊的告别采访。掌舵大众汽车品牌中国区业务三年后,孟侠在离开北京返回德国汉诺威出任大众商用车管理董事会主席之前,在6月17日接受了包括在内的媒体采访。他回顾了过往三年带领大众品牌中国区业务转型的难忘经历,对于转型未尽事宜略显遗憾,并给继任者..
原创 这是一场特殊的告别采访。
掌舵大众汽车品牌中国区业务三年后,孟侠在离开北京返回德国汉诺威出任大众商用车管理董事会主席之前,在6月17日接受了包括在内的媒体采访。
他回顾了过往三年带领大众品牌中国区业务转型的难忘经历,对于转型未尽事宜略显遗憾,并给继任者齐泽凯如何推动大众品牌在华的继续转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事实上,孟侠掌舵大众乘用车品牌中国区业务的三年,正值中国汽车产业深度调整、价格战愈演愈烈,叠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最为在中国最成功的外资品牌,大众面临的转型压力,前所未有。
在过去三年间,笔者曾经数次采访孟侠。而在这几次的采访过程中,孟侠对外传递的几个大众在华业务发展方向的核心方针,具有延续性且在稳定推进中。
一方面,大众品牌确立了在中国两条腿齐步走的市场策略——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必须两者并重;另一方面,智能电动化转型的本土化发展要把握本土市场趋势,也要追求速度,过去三年,大众汽车中国团队的自主权获得了大幅提升。
一个带着崭新面貌的大众,已初现雏形。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大众集团之夜上,大众汽车亮相三款全新概念车,基于CMP平台和CEA架构的紧凑级纯电概念轿车ID. AURA、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 ERA,以及首款全时互联全尺寸纯电SUV概念车ID. EVO。
而在6月17日的采访上,孟侠正是坐在这三台对于他本人、也对于转型的大众中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车前。
而后面的故事,则将交由齐泽凯来续写。
孟侠的三年中国时光:为“新大众”筑基
“在我职业生涯中,中国的工作经历无疑是最愉快和充实的一段时间。我很高兴能亲身参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转型。”孟侠表示。
事实上,过去三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发展得并不容易。
大象转身注定不易,尽管大众在中国燃油车时代是绝对的霸主,但庞大的体系也给转型带来了包袱与压力。
大众深知,想要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必须更本土、更创新、更高效、更开放。
对此,孟侠深有体会。“大众汽车在过去在全球市场取得的许多成功经验,而为了在中国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拥抱本地化’,尤其是我们原本为全球市场设计的技术架构。因此,大众坚定地提出并正在实践‘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他强调,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不仅是一个战略的选择,而是一种理念的转变。要推动这一转变,需要内部大量的沟通,尤其要让德国理解并认可大众中国的思考方向。
大众在华的本土化研发力量被提上了更高的优先级。
2023年,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正式成立,标志着在技术本地化方面的重要一步;2024年2月,我们与小鹏汽车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车辆平台等方面展开合作,双方的合作之后还拓展至基于区域控制及准中央计算的电子电气架构(即CEA架构);2024年7月,大众在合肥发布了ID. 与众,展现了大众汽车在中国专属设计语言方面的方向和潮流。此外,大众与地平线、国轩高科等本土供应商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中。
大众汽车知道在中国无法依靠单打独斗取得成功,开始充分利用中国在软件、算法、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优势,在积极融入中国本地的出行生态。
而在孟侠在华工作的三年间,推进的上述一系列动作为大众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在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大众也在通过观察变化、以谦逊的姿态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
“大众汽车始终高度关注和研究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国市场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并且实现了盈利。大众汽车也从这些本土品牌中学到了很多。”孟侠说,中国市场不仅发展迅速,竞争也非常激烈,这对大众提出了更高要求。
孟侠在中国的这三年职业生涯,为了确保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能够成功转型做了大量努力,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当然,后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推进和落地。
齐泽凯的关键任务:将成果转化为成功
当然,即便转型的各项举措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但大众汽车在中国的转型之路注定充满艰辛和挑战。
如果说孟侠为大众的新一轮本土化打下了基石,继任者齐泽凯则要带着这些成果逐一接受市场的检验。
齐泽凯将自2025年7月1日起,作为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负责管理该核心品牌的中国业务。
他在2025年1月1日起已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产品与战略负责人,并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产品规划等工作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更早之前,他与孟侠曾在南非有过工作交集。
“未来三年,我们将陆续推出多款新车型。现在我们手中拥有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这让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荣幸能够接手这项重要的工作。”齐泽凯表示,他的目标是将孟侠先生和团队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成功。
他表示,当他还在德国总部时,就已经清晰认识到大众汽车将在中国推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来到中国更加明确了方向。
当前,大众已进入关键的交付阶段,几款概念车型,正是基于此前VCTC的研发基础并充分融合本地科技生态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些车型的量产版本将从2026年开始陆续上市。
孟侠也向齐泽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想在中国真正取得成功,必须学会融入并热爱中国文化。这种文化的融入,对外国人而言确实是一个挑战,但也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迅速建立联系的。最重要的是,必须对这个国家、这片土地和它所代表的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
他表示,当真正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深度和魅力,拥抱它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有了这种认同和情感基础之后,就更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式与人们沟通、合作,并推动大众汽车在中国持续壮大。
来源:凤凰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