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1年开业的中国大陆首家保时捷门店,长安保时捷中心这个曾象征品牌在华荣耀起点的地标,即将在今年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在被称为北京第二CBD的朝阳区望京核心地带,全新的朝阳保时捷中心正加紧施工,准备承接长安与金港两家老店的客户资源。北京直营网络..
作为2001年开业的中国大陆首家保时捷门店,长安保时捷中心这个曾象征品牌在华荣耀起点的地标,即将在今年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在被称为北京第二CBD的朝阳区望京核心地带,全新的朝阳保时捷中心正加紧施工,准备承接长安与金港两家老店的客户资源。
北京直营网络整合
在北京繁华的朝阳区望京核心地带,一座按照睿境计划零售概念打造的保时捷中心正在崛起。这个被定位为社群文化和沉浸体验标杆的项目,将成为保时捷在首都的新门户。它承载着特殊使命全面承接北京长安与金港两家保时捷中心的业务资源。
保时捷中国在声明中强调,此次业务整合秉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分阶段推进方案实现平稳过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长安中心的售后服务中心将继续运营,不受整合影响。
中国市场何时止跌?
最新销售数据揭示了保时捷渠道收缩背后的残酷现实。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比暴跌28%,仅交付21302辆,创下入华20年来最大跌幅。半年销量甚至不如豪华新势力品牌一个月的销量。
具体车型的滑坡更为触目惊心。2025年前两个月,主力车型卡宴销量近乎腰斩,仅2243台;Macan销量更是不足2023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仅893台;而911、718、Taycan等高端车型销量仅剩去年同期的1/3甚至1/8。保时捷全球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为146391辆,同比下降6%。中国市场成为主要拖累因素。
经销商起义与关店潮
销量断崖式下跌迅速传导至销售渠道。去年5月底,新丰泰、百得利等经销商集团联合向德国总部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补偿单车1-4个点的销售亏损。65%经销商暂停提车,唐山、义乌等地4S店直接关停。
渠道矛盾的核心在于库存压力与单店效能锐减。为完成总部指标,经销商亏本卖车成为常态Taycan单车亏10万,卡宴亏5万。与此同时,2022-2024年经销商数量从136家增至150家,单店年销量却从689辆锐减至300辆。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兼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坦言:中国市场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对销量产生影响,这将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情况。他透露,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将坚持质大于量的战略,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
保时捷的困境并非孤例,整个德系豪华阵营在中国市场正经历历史性挑战。但是与BBA相比,保时捷产品线单薄和高价格,面临更难的调整和更大风险。
行业分析师指出:豪车品牌躺着赚钱时代终结,必须重构技术溢价逻辑。中国新能源车企在50万+市场的崛起,正改写豪华车竞争规则。
要从根儿上自救
面对困局,保时捷正启动史上最激进转型战略。虽然提了好多年的国产已经遥遥无期,但是今年5月,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正式签约落地上海嘉定,标志着保时捷在华研发体系实现历史性升级。
根据了解,首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信息娱乐解决方案计划于2026年落地。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李楠表示:希望在产品上深度融合更懂驾驶且更懂用户的前沿智能科技,在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同时,坚守保时捷独有的驾驶体验基因,力求成为中国科技+驾驶体验的融合典范。
保时捷的转型面临三重挑战:品牌信任重建、产品差异化塑造、价格体系修复。保时捷中国CEO潘励驰将2025年定位为重新校准之年,承诺2026年将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但这一承诺需要具体战略支撑。
保时捷中国的自救之路才刚刚开始。当德国工程师遇见中国数字化生态,当百年驾驶基因融入智能出行需求,这家豪华跑车制造商能否在电动化浪潮中重获中国市场青睐,答案将在明年新车上揭晓。
来源:汽车信息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