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201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从聊胜于无到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走过用了整整10年,而L2智能辅助驾驶仅用一半时间就达成了同等普及率。在接下来的1-2年,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预估增速依然高于新能源汽车。在8月22日华为乾崑媒体日沟通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
原创 从201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从聊胜于无到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走过用了整整10年,而L2智能辅助驾驶仅用一半时间就达成了同等普及率。在接下来的1-2年,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预估增速依然高于新能源汽车。
在8月22日华为乾崑媒体日沟通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分享了这样一组数字。
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出来的真正“刚需”,说明了一件事:上半场电动化虽赛程过半,但下半场智能化的比拼才是真决胜局。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淘汰赛,近年来陆续有人出局。智能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行业同样如此。
谁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靳玉志看来,自动驾驶行业高度依赖数据驱动,本质上拼的是数据量、算力和算法。
而作为一个公共的智能化平台,华为乾崑的商业路径已经跑通,在技术的先进性及合作模式的多元化。
当摩尔定律在自动驾驶行业上演,华为乾崑在下半场智能化的淘汰赛的优势或许还将进一步放大。
智能驾驶淘汰赛 三分天下格局仍存变数
一方面,是消费者对驾驶辅助的热情追捧和对自动驾驶的深切期待,但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行业也面临着严酷的淘汰赛。
“自动驾驶行业最终会越来越汇聚。五六年前,自动驾驶行业像今天的具身智能一样非常热闹,厂家非常非常多,现在已经减少了很多,而且还会进一步减少。” 这是靳玉志对自动驾驶行业未来走向的判断。
从整个智驾行业的市场看,前几年一众车企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公司“群雄逐鹿”的大混战已经来到尾声,还留在舞台上的选手形成华为乾崑、Momenta和车企自研“三分天下”的格局。
2025年上半年,华为和Momenta为代表的第三方供应商占据了整个驾驶辅助行业45.1%的市场份额,另外54.9%则由理想、小鹏、蔚来、吉利千里浩瀚等主机厂自研方案瓜分。
接下来的决赛,不仅是华为乾崑的平台模式、Momenta的车企共研模式和车企自研模式的战略层面竞争,细化看还有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融合方案、WA大模型与VLA语言大模型等繁杂的技术路线竞争。
定位智能化公共平台 多种合作模式全方位渗透市场
这种从战略模式到技术路线都存在多种可能的情况下,试错成本被无限放大,车企单独投入智能驾驶领域变得很不划算。
靳玉志表示,“自动驾驶行业高度依赖数据驱动,本质上拼的是数据量、算力和算法。大家会发现,一个公共的智能化平台对行业的重要性。”
华为乾崑作为智能化公共平台,核心使命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向合作伙伴提供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乾崑车云、乾崑车载光等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就像在超市自选购物,高度定制的合作模式同样丰俭由人。
现阶段,华为乾崑提供多种合作模式,包括零部件、单智(乾崑智驾或鸿蒙座舱)、双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全栈参与等,多元化的合作策略让华为能够渗透到不同层级不同品类的细分市场。
目前,华为乾崑的“朋友圈”已经涵盖十余个汽车品牌共28款车型,价格覆盖15万元-100万元区间,其中既有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等央国企,也有比亚迪等民营车企,甚至是奥迪为代表的海外品牌,这意味着无论消费者倾向油车、电车还是增程插混,华为乾崑都能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合作伙伴的持续扩大和深入,华为车BU也已经实现扭亏为盈。
靳玉志特别强调:“不管哪种合作模式,我们作为智能化公共平台定位没有改变,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初心没有改变”。
份额领先,35万级豪车市场已占半壁江山
在L2级驾驶辅助领域,华为乾崑已经有相当亮眼的市场表现:截至2025年7月,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的车辆已超过100万辆,并以28.3%的市占率成为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终端最大的供应商,超过车企自研阵营中蔚来和小米之和。
在35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华为乾崑智驾更是拿下了53.2%的市场份额,无论是上市67天大定破1万台的尊界S800、40-50万元区间长期霸榜销量冠军的问界M8/M9,还有奥迪作为德系豪华三驾马车之一率先联手华为,高端细分市场更认可华为似乎已经成为业界和用户的共同认知。
而受到高端车用户追捧的背后,是华为乾崑智驾一系列出色的安全数据:截止到今年7月,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累计里程超过40亿公里、累计避免254万次可能的碰撞、小艺语音累计调用24亿次、无缝流转累计1.4亿次。
仅在刚过去的7月,华为乾崑的人均辅助驾驶里程就接近700km,人均辅助泊车次数37次,很多用户上车就直接打开乾崑智驾,特别是在高端大型SUV、MPV和豪华轿车上,有效解决了城区不好开/不好停的痛点。“华为系”高端车型的热销,归根结底就是消费者爱用,用上就停不下来。
技术下放,将是华为乾崑接下来继续扩充市场份额的重点。这也意味着,华为乾崑将推动行业在主流大众车型价位段的智能辅助驾驶上车率,在做大市场蛋糕的过程中,抢占先机。
这些数据所揭示的不仅是几个“华系品牌”的成功,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图景。从技术跟随到创新引领,华为将和越来越多车企一起,成为智能出行时代的规则制定者和技术引领者。
技术路线清晰,2026年向L3/L4级别商用迈进
今年4月,华为在尊界S800上率先发布最新一代驾驶辅助ADS4,从今年9月开始,ADS4将开始陆续推送,除了上市即配备ADS4的车型外,现有车款硬件符合标准的也可OTA升级到ADS4版本。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路径上,华为已经制定好清晰的技术路线和时间规划。靳玉志表示,今年ADS 4将具备高速L3试点商用和城区L4试点测试能力。若法规允许,2026年的目标是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和城区L4试点商用、2027年进行无人干线物流试点以及城区L4规模商用、2028年有望达到无人干线物流规模商用。
从华为规划的时间表看,未来3年就能实现从驾驶辅助到L4自动驾驶的普及,过程更是每年上一个大台阶。这不禁让人怀疑:华为的目标是否太过急切或太过宏大了?
其实,这种核裂变般的技术迭代效率,正是华为搭建智能化公共平台的特有优势。在华为看来,自动驾驶是平台能力,他依赖数据、算法、算力、软件能力、硬件能力、整车能力,包括和底盘的跨域协同,和座舱间的协同。
基于华为的公共平台,自动驾驶不仅将从乘用车延伸到物流运输、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商业应用场景,它还会再进一步走向具身智能,和充电、停车等生态结合,赋能各种新的生态。
实际上,这份看似“大跃进”的规划与华为乾崑智驾从ADS1到ADS4的进化节奏高度相似,同样是每年一个新版本的推进。
今年9月即将推送ADS4,相比ADS3实现“车位到车位2.0”的版本跃升,从起步到泊入目的地的车位全程端到端打通,在上海的实测也验证ADS4实现了“一键开启、丝滑到底”的超绝体验,其能力距离L3仅有“一步之遥”。
鸿蒙座舱9月升级,生态应用、算法、座舱硬件和设备全部打通
随着驾驶辅助到自动驾驶的技术推进,驾驶者会逐渐与驾车“解绑”,对座舱的场景将会有更多想象空间。
华为今年9月将推送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最新版本,基于MoLA架构打造,生态应用、算法、座舱硬件和设备全部打通,能拓展更多智能场景,比如私密出行、音乐影视等个性化空间。
例如在尊界S800上,华为自研的HUAWEI SOUND非凡系列音响系统从音源、自研算法到形成空间音,从车机系统、扬声器、屏幕到整车隔音设计打通,不仅带来顶级的视听体验,还能通过隐私声盾功能实现前后排空间的非物理性隔离,让后排贵宾拥有真正专属的隐私空间。
另外,基于MoLA架构打造的AI Agent助手横向打通了很多应用,这是整个座舱往AI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相当于在车内有了24小时在线的“数字保姆”,比如你在后排睡着了,它会把车窗透光度调低、降低音响声量并调整空调温度。
这意味着,鸿蒙座舱正在从简单的问答交互变成非常自然的全能伙伴,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服务。伴随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人逐渐与驾驶工作解耦后AI座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将会越来越明显。
写在最后
华为不仅是电信设备制造商或手机厂商,凭借在数字通信领域的先天优势,它正悄然转型为智能汽车时代的超级供应商。
华为乾崑的理念是“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其定位智能化公共平台的战略随着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加入,可能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靳玉志也分享了华为的成功经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长期主义投资”,而这恰好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从“规模领先”向“价值领先”的转变做了最恰当的诠释。(文/房力耕 编/左茂轩)
来源:凤凰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