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还往造车圈挤?又官宣两家汽车新公司

还往造车圈挤?又官宣两家汽车新公司

8月28日,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官宣。一边是捷达品牌即将组建独立公司,全面推进电动化转型;另一边是智能清洁电器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跨界造车,首款产品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却同时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的现实:虽然竞争已经..

8月28日,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官宣。一边是捷达品牌即将组建独立公司,全面推进电动化转型;另一边是智能清洁电器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跨界造车,首款产品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却同时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的现实:虽然竞争已经白热化,但依然不断有新玩家涌入这条赛道。

三方合作,捷达走出独立道路

在成都车展前一天,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国一汽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签署了《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捷达品牌将成立新公司独立运营,全面推进电动化转型和海外市场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捷达的入门级定位并不意味着小型车。据悉,捷达将继续保持大众标准的空间和实用性能,但通过品牌定位和成本控制,将价格控制在10万元左右区间,提供又好又不贵的汽车产品。从定位来看,作为新势力销量领头羊的零跑,将是捷达瞄准和努力的方向。

扫地机器人厂商要造超跑?

几乎在同一时间,以智能清洁电器闻名的追觅科技正式官宣进军汽车制造业。其宣称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将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

追觅科技在致全体员工公开信中强调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2013年起就开始酝酿的计划。公司声称已将造车计划分解为137个技术模块,其中三分之二已有技术储备。

追觅认为其在高速数字马达领域积累的技术可服务于电动汽车的高性能电驱系统,尤其是大功率、高转速电机设计与管理经验,对打造超跑级动力总成具有重要意义。但业内专家指出,汽车的电驱系统对可靠性、耐久性以及与整车的匹配调校等方面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这与清洁电器的应用场景截然不同。

今年1月,追觅科技旗下造车主体 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成立,实际控制人为追觅科技创始人、CEO俞浩;工厂规划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紧邻特斯拉、宁德时代的生产基地。追觅科技目前已组建近千人的造车团队,且在持续扩张。

在宣布造车之前,8月20日,追觅科技还对外宣布,将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进军规模巨大的低空经济市场。这似乎是对于大疆推出扫地机器人的回应。在宣布造车后,寻觅科技也不出意外引发大量争议。

两条道路,两种差异化选择

捷达与追觅虽然同时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但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赛道和模式。

捷达依托大众和一汽的技术底蕴,走的是平民化路线,瞄准最广阔的入门级市场;而追觅则选择了超豪华纯电路线,直接对标顶级超跑布加迪威龙。捷达的优势在于品牌认知度、成熟的生产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而追觅则试图将其在高速马达和AI算法方面的技术积累迁移到汽车领域。

对于捷达来说,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持大众品质的同时降低成本,以及在电动化时代重新定义品牌价值。而追觅需要解决的则是如何跨越家电级技术到汽车级标准的天堑。而以往这条路成功者寥寥。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头部车企加速扩产、降价、出海,中小玩家不断退场。在这个时间点选择进入市场,两家企业都将面临造车窗口期即将关闭的巨大挑战。捷达依托大众和一汽,有相对稳定的技术来源和市场渠道;而追觅作为跨界玩家,在品牌认知、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

捷达新公司的目标是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产业价值链,巩固其作为四川汽车产业领军企业的地位。追觅科技则计划在2027年让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亮相。两家新晋汽车公司,一条是传统巨头转型的必经之路,另一条是又一跨界新手的豪赌之旅。

来源:汽车信息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