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25年初,头部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对标特斯拉FSD系统,计划装配于1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全部车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逐步从豪华车型向经济型标准车型迁移,市场预计2025年将成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爆发式增长的一年。
近日,瑞士再保险(以下简称“瑞再”)发布中国车险市场现状报告指出,车险作为中国最大的非寿险业务,近年来表现趋于稳定,但若干显著的理赔趋势和新兴风险为行业带来挑战与机遇。随着智能辅助驾驶汽车快速崛起,保险业面临新机遇——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有望降低事故频率并重塑车险市场。
新趋势带来挑战
过去几年,中国车险市场的表现主要受两大关联因素影响。
瑞再报告显示,自2020年9月启动车险综改以来,当年市场保费持平,2021年保费下降5.7%,而2014-2019年保费复合年增长率达8.2%。此外,2021年市场整体综合成本率升至101%,为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承保亏损。2022年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车险的转型之年:市场逐步适应车险综改影响,同时因疫情防控期间交通流量和活动减少,出险率有所下降;保费增长与盈利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即2022-2024年保费复合年增长率为5.5%,基本符合汽车保有量5.2%的增速,且市场综合成本率为98.1%。
瑞再认为,尽管车险业务表现趋于稳定,但若干显著的理赔趋势和新兴风险为行业带来挑战。
一是自然灾害事件导致索赔激增。瑞再指出,根据近期理赔数据,单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可达市场保费规模近1%,这对车险的盈利性构成挑战,而该业务已因激烈竞争而利润微薄。
二是理赔通胀保持稳定,但盈利挑战犹存。近年来,车损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的理赔通胀率均保持在温和水平。
三是新能源汽车对赔付成本的短期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新车销量的48%,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占车险总体保费收入的15.4%。新能源汽车的赔付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目前该业务板块处于承保亏损状态。
协同合作解决新能源车险高赔付
过去5年,中国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球领导者。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70%。仅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售渗透率已增至48%,当年售出约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
瑞再指出,近年来,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快速增长,但该业务目前仍处于承保亏损状态。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保费过去5年大幅上涨,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费(含交强险及商业车险)达1409亿元,占车险保费总额的15.4%。此外,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费占比将提升至车险总保费的37%。
另一方面,2024年,新能源车险平均综合成本率约为107%,承保损失57亿元。高综合成本率主要由高赔付率造成,比如,在301款保有量超1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中,有99款车型赔付率超100%。又如,在保有量超5000辆的55款新能源货车中,有38款车型赔付率超100%。新能源汽车的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
瑞再指出,新能源车险的高风险溢价可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某些物理特性可能导致理赔成本高昂(如动力电池平均成本约占整车价值的一半,且通常安装在底盘上极易损坏);二是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驾驶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驾驶员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因此,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的第一年出险率较高;三是在35岁以下年轻群体、较发达城市、商用车辆等赔付表现差的风险群体中占比偏高。当前,保险业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正协同应对这些挑战。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有望降低事故频率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辅助驾驶汽车快速崛起为保险公司设计新的保险产品提供了机会。例如,随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提升,从2024年末开始,智能驾驶责任险开启快速增长模式。该产品主要保障由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缺陷导致的损失,整车厂通常将该保险产品与其服务包捆绑销售。随着更多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辆上路,软件可靠性及网络安全等新型风险逐渐显现。
2024年,中国以640万辆、1170亿美元的出口额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瑞再指出,中国汽车全球出口激增对保险公司具有多重影响。例如,多家整车厂和贸易商需要与出口相匹配的保险产品(如出口车辆延长保修保险),该产品为出口商提供参与国际贸易所需的信心与保障,助力中国汽车出口。同时,必须建立包含第三方管理公司(TPA)、维修网络和销售渠道的出口车保险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越成熟,海外保险业务增长就越快,也能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多保险产品。
来源:红车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