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车网消息,5月18日,据日本媒体报道称,在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谈判破裂后,丰田汽车的一名高管主动联系了日产汽车,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不过,该报道并未透露丰田汽车这一提议的具体结果。
截至发稿,日产汽车和丰田汽车均未公开讨论过合作事宜。针对上述报道,日产汽车的一位发言人拒绝置评,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CEO)Ivan Espinosa认为,在考虑与其他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之前,必须先整顿好自身内部事务。而丰田汽车的一位发言人则指出,该公司正在对报道内容进行核实。
早在2024年12月,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宣布正式启动合并谈判。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两家公司将讨论合并为一家控股公司,预计于2025年6月签署最终协议,于2026年8月完成合并。彼时,三菱汽车也在考虑加入合并的可能性。
若此次合并后,新控股公司将成为全球销量第三大的汽车制造商,整体年销售额目标超30万亿日元/年(约合1.4万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目标超3万亿日元/年(约合1398.5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的年销量也将来到800万辆以上。
按照计划,本田汽车将在控股公司中拥有主导地位,持股控股公司超过50%的股权。在股份转让生效之日,本田将提名联合控股公司内部和外部董事的多数席位,联合控股公司的总裁兼代表董事或总裁兼代表执行官将从本田提名的董事中选出。
然而,这一合并计划却未能顺利推进,合并破裂的直接导火索,源于本田对日产的“子公司化”提议,遭到日产管理层强烈反对。在2025年2月,日产、本田和三菱正式对外宣布决定终止原本计划三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这场未竟的“联姻”暴露出日产转型的深层焦虑: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日产汽车营收为12.63万亿日元(约合6287.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4%。尽管营收基本持平,但其营业利润同比下滑87.7%至698亿日元(约合34.77亿元人民币),净亏损达到6709亿日元(约合334.23亿元人民币)。原CEO内田诚曾直言“没有合作将难以生存”,其本人也因谈判失败黯然离职。
在此背景下,日产汽车决定“断腕求生”。
一项名为“Re:Nissan”的复苏计划诞生,计划在2027财年前完成一系列深度结构性改革。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其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家工厂,以将全球产能降至250万辆,并裁减约2万名员工,以大幅削减固定成本和提升制造效率。
近年来,以中国汽车产业领导的新一轮智电变革持续发展,汽车属性正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而作为传统车企的日产转型动作较慢,在中国汽车市场败退。在全球经济遇冷的背景下,日产不得不谋求“抱团取暖”。
来源:中工汽车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