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拥有遥遥领先的产品力,目前已经有五家车企加入了鸿蒙智行,五界意味着五个品牌,这五个品牌还有不同的车型,越来越多的鸿蒙智行车型也需要更多的渠道去触达消费者,天天看余大嘴吆喝,消费者却看不到车,这是目前鸿蒙智行在渠道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近日也有..
为了拥有遥遥领先的产品力,目前已经有五家车企加入了鸿蒙智行,五界意味着五个品牌,这五个品牌还有不同的车型,越来越多的鸿蒙智行车型也需要更多的渠道去触达消费者,天天看余大嘴吆喝,消费者却看不到车,这是目前鸿蒙智行在渠道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近日也有媒体报道称,智界、尚界品牌将建设独立销售渠道。5月中旬智界、尚界举办了专网经销商招商大会,目前仍在筛选经销商资质中,未来和AITO问界用户中心类似,智界、尚界将有单独销售各自车型的门店。
华为光环普世化后的必然选择
目前鸿蒙智行的产品都是在华为展厅里展示销售,随着界字辈品牌越来越多,销售顾问面临着一个现实困境:在仅能摆放2-3台车的有限空间内,如何同时展示尊界百万豪车的奢华与尚界亲民车型的性价比?
面对2025年百万销量目标,鸿蒙智行选择了一条激进的渠道革新之路。
首先就是智界、尚界已召开专网经销商大会,享界紧随其后,形成品牌专属渠道;其次是双轨制销售体系,保留体验中心(商超店)引流,重点建设独立用户中心(类4S店),实现销售-交付-售后闭环;最后是经销商策略调整,推行快速进入经营政策,降低装修标准,加速网络扩张。
当尊界需要水晶吊灯与香氛系统营造奢华感,而尚界需要人流量与高效转化率时,渠道共享反而成为品牌定位的枷锁。鸿蒙智行初期依靠华为背书实现快速崛起,但当产品矩阵覆盖15万-100万元全价格带时,品牌差异化成为必然选择。
这种区隔在销售数据上已显现必要性。2024年问界M7交付超19万辆稳居新势力冠军,而定位相近的智界仅售出5.8万辆,享界更不足8000辆。
当华为技术光环逐渐普世化,品牌个性成为突破同质化的关键武器。
但智界S7上市遇挫、享界销量不振,控制权和销量不能兼得,迫使华为转向渠道放权奇瑞、上汽通过独立渠道建设重获营销自主权,这也是为了销量妥协。
渠道分网也是一把双刃剑
以目前330家用户中心计算,鸿蒙智行百万目标意味着单店年销需突破3000辆这是传统4S店销量的2倍以上,这么多主机厂选择了华为,华为当然也要为这些车企负责,毕竟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鸿蒙智行目前的销售模式更倾向于直营店,店面装修与销售政策都是统一的,除了可以维护鸿蒙智行高端品牌的形象之外,还更利于鸿蒙智行直接管理,不过随着品牌越来越多,鸿蒙智行目前无法将所有品牌都兼顾,增加鸿蒙智行门店则需要大量投入,引入经销商渠道无疑是最高效最省钱,同时也能快速看到销量成绩的办法。
此前小鹏汽车为了扩大销量就选择了经销商加盟方式,但小鹏只有单一品牌,不存在内斗现象,华为的经销商渠道就需要根据不同品牌的定位来选择经销商,既要销量,又要保证品牌服务,显然华为选择经销商的顾虑就比较多。
目前华为在汽车行业的的角色正经历颠覆者到整合者的蜕变,融合豪华经销商资源而非颠覆传统渠道。这种转变在经销商选择上尤为明显。
华为实施高端优先战略,重点吸纳原奔驰、宝马、奥迪经销商。其中行业巨头永达集团(中国经销商营收TOP2)已入驻鸿蒙智行网络。这些伙伴带来的不只是黄金地段店面,更是高端客群资源与资金周转能力,这些都是界字辈品牌需要的,可以更好帮这些品牌触达消费者,减轻鸿蒙智行的销售压力。
对于鸿蒙智行而言,随着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的车型越来越多,华为技术的稀缺性正在消散。当技术光环褪色,鸿蒙智行也是想让渠道体验成为新护城河。
鸿蒙智行体验中心承担着品牌接触点的使命,而用户中心则关系着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渠道不再仅是卖车场所,更是生态入口。
同时当华为要求新店无需复杂装修时,服务质量与品牌调性能否保障?当商超体验中心仅作引流窗口,用户中心能否承接转化?这些都是未知数,也更考验华为对于多品牌的综合管理能力与统筹能力。
华为的产品力毋庸置疑,有目共睹,但如何将这些品牌的产品力发挥到极致,把产品力转换成真正的销量,这才是华为想看到的,当然也是那些加盟的车企希望看到的,毕竟与华为的合作对于某些车企而言已经是孤注一掷,最后的救命稻草了,所以这些界字辈选手只能赢不能输。
在年销百万辆的目标压力下,鸿蒙智行的分网策略如同在规模效应与品牌个性间走钢丝。每一步都需精准平衡,考虑到目前市面上含华量的车越来越多,遥遥领先逐渐成为了标配,这种渠道变革能不能为这些界字辈选手找到最佳的销量增长突破口,也要看消费者认不认可了。
来源:汽车信息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