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厚积而薄发,零跑汽车如何从工程自研到体系扩张?

厚积而薄发,零跑汽车如何从工程自研到体系扩张?

芝能智芯出品2025年7月的C11改款发布会背后,零跑汽车的战略意图已不再只是讲产品,而是从产品定义、成本体系、自研能力、渠道策略到全球化路径,试图系统化构建下一阶段的规模壁垒。这家以工程师文化著称的公司,正在努力从一个高性价比的技术厂商,转型为一家具备系统..

芝能智芯出品

2025年7月的C11改款发布会背后,零跑汽车的战略意图已不再只是讲产品,而是从产品定义、成本体系、自研能力、渠道策略到全球化路径,试图系统化构建下一阶段的规模壁垒。

这家以工程师文化著称的公司,正在努力从一个高性价比的技术厂商,转型为一家具备系统整合能力、面向主流用户市场的成熟车企。C11成为这条路径上的一个注脚,也可能成为一场更大转型的起点。

Part 1

工程师文化的深化与扩张:

C11的再进化路径

零跑C11中期改款并未以焕然一新的外观博取注意,而是聚焦于架构、智驾、电驱、座舱等体系能力的集成提升,延续其一直坚持的技术导向型进化。

800V平台、碳化硅电驱、LEAP3.5智驾系统在车型矩阵中的快速落地,显示出其在底层平台统一性上的优势,这种能力并不只体现在技术指标,而是决定了零跑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规模制造效率。

零跑强调自己具备全域自研的基础,80%以上的软硬件能力自主掌控,包括座舱域控制器、智驾域、三电系统等,而本次C11的AR-HUD和座椅也进一步纳入自研体系。

零跑并非一味追求全部自造,而是在评估制造成熟度、投入产出比之后,选择性扩展自研版图。这种以ROI为核心的理性自研策略,某种程度上回避了为技术而技术的陷阱,使其更贴近商业化逻辑。

而关于副驾屏幕取消、AR-HUD亮度和尺寸上的调整,也反映了零跑对用户使用数据的反馈吸收。

从三连屏转向更实用导向的舱内交互界面,是对过往形式优先座舱设计的纠偏。零跑以工程师思维代替了部分潮流营销语言,产品迭代逻辑是基于成本、用户习惯和集成效率,而非视觉效果的堆叠。

这种对系统能力的重视,使得C11作为零跑第一款百万用户基盘的车型,并非依赖降价换量,而是以配置平权换来消费认同。

例如C11的高配车型中,21扬声器、AR-HUD、640km续航、电动座椅等配置,其售价依然控制在20万元上下,这背后实际上是零跑对成本控制和平台复制能力的信心体现。

在产品逻辑背后,是一个更明确的战略思想:以高频次的平台化演进推动产品竞争力的持续领先,以模块复用和自研技术压缩BOM成本。

这种模式下,以成本定价的说法不再是简单的压价,而是一种基于平台能力优势的价值再分配。

零跑坚持工程师文化,并以模块平台能力做为快速进化基础;

自研范围扩张以投入产出比为核心,而非全栈神话;

产品配置追求实用优先而非视觉堆叠,反映工程思维导向;

成本控制并非源自压缩,而是技术结构优化与平台集成效率提升。

Part 2

站上临界点:

组织、渠道与资本层面

的解放战争

从技术构建到商业竞争,零跑的表态明显开始转向全面市场化作战模式。

其强调2025年销量目标为50万辆,上半年已完成22万辆,海外出货超过2万辆,说明其在组织结构、制造能力和渠道效率上已开始步入稳定扩张周期。

更为重要的是,其将未来三年定义为走向盈利和扩大市占率的关键窗口期,战略规划不再是以生存为优先,而是以规模-盈利双重目标为导向。

渠道体系是判断其扩张能力的重要一环。

从数据上看,零跑当前在店面数量减少的同时,销量却实现翻番,背后是渠道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传统商超渠道被逐步压缩,而汽车城、核心城市的4S网点则成为主力,加之销售模式向复合制转化,使得投入产出比得以提升。

这说明零跑的渠道策略不再依赖广铺摊子,而是更注重质量密度与投入回报。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零跑强调与头部零部件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并以战略合作价格进行成本优化。

这种方式在行业砍价主义盛行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稳定。它强调不是以压价来获取成本优势,而是通过高效率、高集成度、自主能力实现低成本,而这些正是其希望区别于其他车企的竞争底层逻辑。

财务层面上,零跑目前已基本接近盈亏平衡状态,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首个季度盈利,但2025年第一季度略有波动。

从其预测看,2025年全年的盈利仍被列为战略重点,预计总交付47GWh动力电池,营业收入将达到240亿元。结合其自研制造成本同比下降48%、报废率下降28%、良品率超过96%的数据,说明零跑的制造管理体系正处于从初步成熟向持续优化过渡的阶段。

零跑创始团队将当前阶段称为解放战争,意图清晰:这是从活下来迈向活得更大的系统进化阶段,焦点转向组织能力、盈利模型和长期可持续性。

这也是为什么零跑在海外工厂(如泰国)投入,计划海外市场2025年出货量增长94%,占比提升至总销量26%。

零跑处于从盈亏平衡向持续盈利过渡的关键阶段;

渠道策略从广铺网点转向效率优先;

与供应链维持战略合作+成本共担的合作逻辑;

全域产品平台和成本体系构建完成,具备规模复制能力。

小结

零跑正在从一家技术起家的新势力车企,转型为一家具备平台化复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与体系集成效率的整车厂,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单点技术,而是如何将自研与集成能力系统化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价格优势和组织弹性。

零跑的路径更像是一家理工背景深厚的制造企业在寻找市场规模化与技术扩张之间的动态平衡,工程师文化是被嵌入到产品定义、制造体系、渠道管理和组织战略中。未来三年,将决定零跑是否具备进入主流市场的持久能力,不依赖单一爆款,而是围绕平台扩展、组织稳定与盈利效率的答卷。

原文标题:厚积而薄发,零跑汽车如何从工程自研到体系扩张?

来源:OFweek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