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时机已过?
上半年过去,继价格战被叫停后,多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被叫停的消息令汽车市场再度降了把温。郑州、洛阳、新疆、沈阳等近十地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受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业务。
突然暂停的原因,主要是全国补贴资金消耗速度远超预期,部分地区因资金分配不均导致提前耗尽,补贴受理因此出现断档期。
一时间,补贴暂停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焦虑情绪蔓延开来:说好到年底的福利,怎么说没就没了?
官方很快给出了解释。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没有变化,补贴资金使用进度符合预期,第三、四季度还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陆续下达。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将指导地方进一步优化完善补贴发放方式,确保政策实施更加平稳有序、资金均衡使用到年底。
近两年来,中国汽车消费激增与国补政策息息相关,在以旧换新/报废补贴的吸引下,极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汽车厂商也因国补助攻实现了规模上的增长。
不过,从最新消息来看,尽管国补仍在继续,但刺激消费的另一大利器价格战却出现了急刹车。据统计,46月,降价车型大幅减少,促销力度大幅降低。
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打了几年的汽车价格战似乎终于有了熄火之势。再次迎来反转的汽车市场,在不断的变化中,究竟是走向理性回归,还是迅速降温?
政策刺激
在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以旧换新政策被视为破局金钥匙。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内新车销量同比增长超10%。远超业内预期的市场增长率,离不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发力。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辆。其中,5月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123万辆,较4月的109万辆增长13%。
而中汽协另一组数据提到,2025年汽车增换购比例有望提升至65%以上,这也预示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结构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
乘联分会分析称,2016年汽车市场首购比例高达70%,到2023年已降至3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换购比例从2016年的23%跃升至48%,增购比例也从7%上升到15%。截至2025年5月,更有近七成私人购车通过以旧换新实现,传统首购市场萎缩至三成。
政策推动的后劲还在不断发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初步测算,2025年享受报废更新补贴的乘用车将超500万辆,置换更新超1000万辆。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申请补贴的旧车规模超过2500万辆,包括约1300万辆国四首年汽车和1200万辆国三及以下车辆。这一政策调整释放巨大潜力,预计全年以旧换新将带动销售额超2万亿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增换购贡献度持续增强,消费升级成为购车绝对主流。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带动相关产品所在行业及链条行业效益向好。
行业调整
政策杠杆撬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汽车行业也正在经历秩序重塑。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直言,当前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突出,部分企业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屡禁不止。
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指出,2024年国内降价车型超200款,2025年前4个月达60余款,5月头部车企带动下百余款车型降价,最高降幅超5万元,甚至出现3万元级车型,行业利润率降至4%以下。
供应链、经销商、整车厂之间利益割裂,不对称、不公平、多变的竞争环境,令汽车行业硝烟弥漫,各车企大佬言语之间更是针锋相对。
因此,给汽车行业降火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从叫停智驾过度营销到规范隐藏式门把手,再到限制滥用OTA升级、升级更新电池安全要求国标等,汽车行业正在迎来密集的行为规范。
另外,对于前不久多地汽车国补叫停,也有分析称粗放式的补贴已经滋生出了很多问题。一些不良商家通过制造零公里二手车(将新车伪装成旧车过户套补)、虚开发票等手段,钻补贴的空子,不仅加速了资金消耗,也扰乱了新车市场价格,让补贴政策偏离了原本利民惠民的初衷。这些套利乱象,也倒逼监管进一步整顿。
参照曾经房地产行业的整顿经验,这场汽车行业改革将通过制度重构、技术突破和生态重塑,推动行业从流量厮杀转向技术突围。
在相关部门和行业机构的带头呼吁下,停止无序的价格战竞争,稳定终端价格秩序,已经成为成为汽车上下游企业的共识。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原文标题:多地叫停汽车国补?反转来了
来源:OFweek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