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续航、安全性、续航等多方面的严苛需求,推动着动力电芯行业进入新一轮技术竞赛。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方形电芯主导,但单体能量密度受限,较高的散热需求也提高了系统成本;软包电芯具备轻量化优势,却因机械强度不足、难以承受低空飞行器的震动冲击。
圆柱电芯凭借坚硬的钢壳结构和低内阻的全极耳设计,始终是动力电池安全性与结构强度的标杆。然而成组效率较低的问题,长期制约这圆柱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使同体积电池包的续航能力落后15%-20%
电芯类型 | 软包 | 方形 | 圆柱 |
壳体 | 铝塑膜 | 铝壳 | 钢壳/铝壳 |
制造工艺 | 叠片/卷绕 | 叠片/卷绕 | 卷绕 |
能量密度 | 高 | 一般 | 一般 |
成组效率 | 一般 | 高 | 低 |
机械强度 | 低 | 一般 | 高 |
生产效率 | 低 | 一般 | 高 |
标准化程度 | 低 | 一般 | 高 |
一致性 | 低 | 低 | 高 |
优点 | 高能量密度,安全,轻薄,设计灵活 | 充分利用空间,成组能量密度高 | 机械强度高,安全可靠,工艺成熟,成本较低 |
不足 | 生产效率低,一致性差,机械强度低 | 单体密度较低,成本偏高,散热性能差 | 成组能量效率低,影响容量和续航 |
瓶颈突破:高能量密度电芯,补齐续航短板
在这场续航攻坚战中,冠宇4695大圆柱电芯将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跃升至300Wh/kg,补足了续航短板,重构了性能边界。
冠宇4695圆柱电芯的续航突破,源于核心材料体系的协同进化:选用220+mAh/g高容量三元锂材料,通过梯度掺杂与多层包覆技术,在提升正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加快锂离子扩散速度;低面密度、低热收缩率、低透气的超薄高强度复合薄膜材料,充分保障电芯的强度与耐热性,提升电芯安全性能;新型石墨/硅碳混合负极显著扩充析锂窗口,显著降低内阻,提升能量转化效率;高温电解液配方提升了电导率与锂盐解离度,有效保障严寒环境下电芯的工作效率,消除冬季续航断崖式衰减焦虑。
冠宇的领先源于二十年技术沉淀——累计申请专利超5700项,年研发费用投入超过14亿元。出色的研发实力,让冠宇获得各行业领先客户的充分认可。作为领先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供应商近五年累计销售电芯超13亿颗,长期服务于全球知名笔电、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汽车、储能、电摩等领域客户,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能源解决方案。
当冠宇4695圆柱电芯通过材料技术与工艺创新实现能量密度突破,动力电池的竞争逻辑已从“封装形态之争”转向 “化学体系与制造效率的深度协同” 。在这场由高能量密度圆柱电池引领的产业变局中,中国企业正成为连接地面交通与低空经济的新支柱。
来源:车主之家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