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财富》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全球共有35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其中,有27家整车企业入选,中国有8家,日本5家,德国4家,美国4家,韩国2家,另外4家入榜的整车企业是法国的雷诺、印度的塔塔汽车集团、瑞典的沃尔沃集团以及跨国的Stellantis集团。中国车企..
7月29日,《财富》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全球共有35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其中,有27家整车企业入选,中国有8家,日本5家,德国4家,美国4家,韩国2家,另外4家入榜的整车企业是法国的雷诺、印度的塔塔汽车集团、瑞典的沃尔沃集团以及跨国的Stellantis集团。
中国车企比亚迪首次进军百强榜,排位比去年大幅提升52位,位居第91,且在排位上首次超越了特斯拉和上汽,作为领衔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去年以“黑马”身份首次入榜的奇瑞集团,今年继续登榜,上升位次还超过三位数,排名第385位,成为世界500强本年度排名跃升最快车企;一汽、北汽、东风、上汽、广汽等整车企业的排位相比去年均有所下降。
盈利方面,全球汽车产业普遍呈现利润大幅下滑的态势,即便是全球最“吸金”的车企丰田,相比于去年342亿的亮眼成绩,今年的利润仍降了8.6%;日产公司的利润暴跌近250%,Stellantis、雷诺和特斯拉利润暴跌均超五成;奔驰、宝马、本田的利润跌幅也都在三成左右。
在“内卷”激烈的中国市场下,同等营收水平下,广汽、北汽等整车企业,与跨国车企盈利能力也有一定差距。即便是闯入百强的比亚迪,55亿美元的净利润也与特斯拉70亿美元的盈利水平形成明显落差,中国车企“吸金”能力仍需追赶跨国巨头。
比亚迪排名首超特斯拉,奇瑞跃升最快
比亚迪的排位比去年大幅提升52位,位居第91位,首次进入前100强,且在排位上首次超越了特斯拉和上汽,是中国车企中唯一进入世界前100强的公司。去年的百强车企上汽,从第93位下降至第138位。
2024年,比亚迪全年营收达7771亿元,同比增长29%;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全年累计销售427万辆,同比增长41%,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
比亚迪方面认为,高研发投入是公司排名提升的主要原因。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542亿元,同比增长36%,远超同期净利润。
奇瑞集团去年以“黑马”身份首次入榜《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85位,今年奇瑞不仅继续登榜,上升位次还超过三位数,成为世界500强本年度排名跃升最快车企。奇瑞公司的营收从上年的391亿美元增加到597亿美元,比上年排位提升152位,位居第233名。
近3年来,在汽车行业整体微增的大环境下,奇瑞集团年销量分别实现123.3万辆、188.1万辆、260万辆,营收年均增长100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销量再攀高峰,累计突破126万辆,创下历史同期最佳业绩;其中出口表现尤为亮眼,以55万辆的成绩蝉联中国汽车出口榜首。叠加近期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智能化中心等全新组织单元的密集落地,其年内冲刺港股IPO的进程正获得强劲助力,成功概率进一步提升。
吉利公司的排名提升了30位,营收从704亿美元增加到799亿美元。在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超140万辆,并将年度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成为今年首个上调全年销量目标的整车企业。
一汽、北汽、东风、上汽、广汽等整车企业的排位相比去年均有所下降。传统车企在转型中的压力仍然较大。
“吸金”能力需追赶跨国巨头
在今年的百强榜单中,中国车企仅比亚迪一家入围。从营收维度看,比亚迪以1080亿美元的规模,较特斯拉的977亿美元保持微弱领先;但在利润表现上,两者差距显著——比亚迪55亿美元的净利润,与特斯拉70亿美元的盈利水平形成明显落差。
此外,同等营收水平下,广汽、北汽、奇瑞等整车企业,与跨国车企盈利能力也有一定差距。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但利润并没有迎来实质性改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5年1—5月的汽车行业利润为1781亿元,同比下降11.9%;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7%的平均利润率。
对此,中汽协进一步指出,一段时间以来,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
今年5月,新一轮“价格战”再次打响,在头部车企大范围、大幅度降价带动下,多家车企跟进效仿,降价车型达百余款之多,降价额度最高超5万元。
另一方面,燃油车市场的持续萎缩直接压缩了车企在传统业务上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电动汽车业务初期需要巨额投入,且不少企业在三电系统、智能化等核心领域仍处于布局阶段,相关业务盈利能力并不突出。
全球汽车行业普遍呈现出利润大幅下滑的态势
在入榜的27家整车企业中,不同于去年只有3家企业位次下降,今年有17家企业的排名下降,超过整体的一半以上。
综合来看,大众、丰田仍稳居前15名。大众从第11降至第12,虽利润暴跌31.6%,但仍蝉联全球汽车公司第一;丰田盈利高达312亿美元,单从利润来看,丰田无疑仍旧是全球最“吸金”的企业。但相比于去年342亿的亮眼成绩,今年的利润却是降了8.6%。
相比于头部企业的相对稳健,更多车企陷入利润大幅滑坡的困境:日产公司的利润暴跌近250%,Stellantis、雷诺和特斯拉利润暴跌均超五成,通用和马自达利润暴跌超四成,奔驰、宝马、本田的利润跌幅也都在三成左右。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全球销量的下降是因中国市场的负增长引起的。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变局,本土企业亟待加速提升盈利水平,缩小与跨国车企巨头的“吸金”差距,在市场份额扩张与利润增长之间找到精准平衡点;外资企业则需在智能化赛道的激烈角逐与行业内卷化竞争中,重塑并强化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以站稳脚跟。
(文/陈新转 编辑/左茂轩)
来源:凤凰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