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继续给韩系电池供应商机会。11月4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有消息称,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正在与特斯拉洽谈电池供应事宜。尽管声明谨慎地表示“尚未确定任何细节”,但结合此前《韩国经济日报》报道:三星SDI与特斯拉达成协议,将在未来至少..
特斯拉继续给韩系电池供应商机会。
11月4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有消息称,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正在与特斯拉洽谈电池供应事宜。
尽管声明谨慎地表示“尚未确定任何细节”,但结合此前《韩国经济日报》报道:三星SDI与特斯拉达成协议,将在未来至少三年内每年供应约10GWh的储能系统电池。可以推断,上述消息似乎有些眉目。
报道援引业内不具名人士称,这笔交易预计每年价值约1万亿至1.5万亿韩元。三星SDI计划将其位于印第安纳州与Stellantis合资工厂的部分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改造为生产这种电池。
此外,在7月与特斯拉签署合同,每年向其供应20GWh储能系统电池的LG新能源,目前正在洽谈将供应量提高50%,达到每年30GWh。
这远非一次简单的供应商新增,而是特斯拉在全球能源战略棋盘上落下的一枚关键棋子,标志着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竞争,正全面转向一场关乎未来能源命脉的——储能大战。
一纸声明背后的能源棋局
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与储能领域的双料霸主,其供应链策略始终以激进、前瞻和高度自主著称。
在电池领域,它一手扶持了松下的圆柱电池,共同定义了电动汽车的早期标准;它又引入宁德时代,利用其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平价电动车”风暴。
如今,它将目光投向三星SDI,其战略意图清晰而深刻。
全球地缘政治波动、原材料价格起伏以及单一供应商的潜在风险,迫使特斯拉必须构建一个更具弹性、抗打击能力更强的供应链网络。将三星SDI纳入体系,意味着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拥有了又一个核心支柱。
特别是在储能系统领域,与LG和三星两家韩国巨头同时建立深度绑定,形成了“双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报道,三星SDI计划改造其与Stellantis在印第安纳州合资工厂的部分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以生产供应给特斯拉的电池。
这一细节至关重要。它表明,特斯拉或许在储能领域正全力押注更具经济性的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此前,LG新能源为特斯拉供应的储能电池也主要是磷酸铁锂。
这意味着,特斯拉正系统地在其储能产品线中,用磷酸铁锂大规模替代三元锂,以实现更低的度电成本,加速能源业务的普及。
引入三星SDI,无疑将加剧特斯拉核心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对于现有的LG新能源和松下而言,一个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将迫使它们在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和产能保障上做出更多让步。
特斯拉通过这种“鲶鱼效应”,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采购端的强势地位和议价能力。
特斯拉的“韩国双翼”
三星SDI的此次切入,并非简单的“接单”,而是其全球战略的一次精准卡位,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态势。
若能成功进入特斯拉的电池供应链中,三星SDI将凭借其在美国本土的产能,实现一次巨大的突破。这不仅能带来每年高达1万亿至1.5万亿韩元的直接营收,更能借此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清洁能源平台深度绑定,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话语权。
图片来源:特斯拉
LG新能源与三星SDI,在全球市场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但在特斯拉的北美战略中,它们却奇妙地形成了“同盟”。两家公司共同构成了特斯拉在北美储能电池供应的“韩国双翼”。凭借《通胀削减法案》的加持,使用本土化生产的电池能够使特斯拉的产品获得丰厚的税收抵免,极大地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这意味着,在北美这一关键战场,一个由特斯拉主导,LG和三星支撑的“本土化供应链闭环”正在加速形成。
三星SDI与特斯拉的这场洽谈,是一次标志性事件。
未来的全球电池竞争,将不再是单一的企业之争或技术之争,而是生态系统与联盟之间的对抗。特斯拉以其品牌和市场为支点,撬动了中日韩顶级电池厂商的产能与技术,为其能源帝国的崛起铺平道路。
而对于三星SDI、LG新能源乃至中国的电池供应商而言,如何在这场由巨头定义的游戏中,既抓住眼前的订单,又保持技术的独立性与前瞻性,并在全球不同区域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之位,将是决定下一个十年行业座次的关键。
这场储能大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盖世汽车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