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慕尼黑车展开幕在即,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组团“秀肌肉”|全球车视野

2025年慕尼黑车展开幕在即,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组团“秀肌肉”|全球车视野

原创 9月9日至9月12日,两年一度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将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原名“法兰克福车展”,因2021年起将主办地改至慕尼黑后,被人习惯称为“慕尼黑车展”。作为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之一,备受行业关注。利..

原创 9月9日至9月12日,两年一度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将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原名“法兰克福车展”,因2021年起将主办地改至慕尼黑后,被人习惯称为“慕尼黑车展”。作为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之一,备受行业关注。

利用主场优势,大众、宝马、奔驰将发布多款搭载最新功能的新款车型,并重点向纯电和混动领域发力。

近两年,除了作为“东道主”的传统老牌欧洲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将发布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外,不断拓展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再度成为撑起本届慕尼黑车展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今年的 IAA Mobility 2025将迎来众多国际参展商,共计629家企业参展。有将近 68%的参展商来自亚洲,其中 ,103 家来自中国,相较于2023年70家参展的中国企业数量再攀升,涉及整车、三电系统、汽车智能化软硬件,包括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宁德时代、问界、Momenta、领途新能源、广汽集团、比亚迪、东风风行、212越野、长安汽车、沃德尔科技等企业。

中国面孔存在感继续强化,可以看出尽管当前欧洲加税的危机尚未解除,但还是成为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必争之地,借由慕尼黑车展面向欧洲市场,寻求站位,本地化生产、跨国合作与混动车型的推出,正成为它们化解壁垒、撕开市场口子的关键策略。本届慕尼黑车展上各家中国企业发布的产品与战略,也是其逐步攻入欧洲汽车工业腹地的缩影。

中国车企将重磅产品推向欧洲

加速出海全球的“新能源巨头”比亚迪自然没有缺席,本届慕尼黑车展,比亚迪将带来Seal 06 DM-i Touring旅行车,挑战经典车展大众帕萨特。

欧洲知名汽车市场数据分析机构Dataforce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混动汽车的销量份额达到创纪录的9.7%。Seal 06 DM-i Touring旅行车的推出,也是比亚迪在欧洲推出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战略的一部分。

据了解,比亚迪刚刚完成首批从泰国向欧洲的发货目前,该公司在欧洲的销量已超过特斯拉,并正在匈牙利和土耳其设立工厂,通过本地化生产来避开欧盟的关税措施。

近两年在欧洲市场动作频繁的零跑,将携手欧洲本土合作伙伴Stellantis,联合推出在西班牙本地生产的B05掀背车,主打紧凑型两厢车,对标大众ID.3。

就欧洲市场而言,两厢车的优势较为明显,与狭窄的城市道路适配度高,对于当地用户而言实用性强,据《JATO Dynamics》公布的数据,2024 年欧洲最畅销的 10 款车中,两厢车就占了 5 款。选择将B05作为重磅产品推向慕尼黑车展,可以看出已经进入零跑汽车,此次参展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增强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还要通过有竞争力的产品带动欧洲市场份额的提升,将欧洲的根扎得更深。

借与 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快速切入欧洲市场,全球化车型 B10 将于今年 9 月登陆海外,密集的产品进入市场,零跑今年将冲刺5~8 万辆的海外年销量目标,欧洲地区至关重要。

另外一家已进军欧洲市场并完成本土化生产的奇瑞,在当地采取 Omoda 和 Jaecoo(OJ)双品牌战略的布局,同样在展。

比亚迪在匈牙利、土耳其建厂,零跑借助合资方Stellantis已在西班牙落地,奇瑞同样已完成在西班牙工厂产品下线。对于这三家车企而言,登陆慕尼黑车展的目的已不止于作为中国品牌传播自己的姓名与产品,更要瞄准市场,通过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获得更多的销量,在欧洲市场寻求更多份额。

另一部分蠢蠢欲动的中国车企,则寄希望于通过此次慕尼黑车展的亮相,为进军欧洲市场或是扩大欧洲市场做准备。

小鹏汽车计划在展会上推出其电动P7轿车的改款版本,预计将具备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长的续航里程。可以看出,面临来自欧盟关税的压力,小鹏长期致力于欧洲市场的目标仍然未变。

近期,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关税政策给公司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小鹏目前正在审查其业务战略的多个方面,包括产品范围、业务模式和定价。从长远来看,小鹏计划在欧洲“更加本土化”,加强在该地区的制造能力。

“拥有本地制造能力是一家有长期计划和长远愿景的公司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不是因为关税,也不是因为短期的政策变化。”顾宏地表示。

此外,问界、广汽集团、东风风行、212越野、长安汽车、红旗几家中国车企也同样在本届慕尼黑车展设有展区,通过一系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加快当地产品布局,在欧洲地区进行新一轮扩张。

从单车出海到生态出海的全链亮相

除了整车企业外,中国汽车配套产业链企业也在加速“出海”。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电池四巨头集体到场,展示各自在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等方面的前瞻技术。

这四家也是集体在欧洲地区完成本土化生产的企业。据悉,宁德时代在欧洲布局产能170GWh,中创新航在欧洲布局15GWh、国轩20GWh,亿纬锂能正在匈牙利建厂中。

面对国内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出海”早已成为头部电池企业的必选项,欧洲电池产能落后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需求恰好为中国电池厂商留下机会,满足大众等国际头部车企的需求。

近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的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也将集结,通过轻舟、元戎、地平线、知行科技、佑驾创新、速腾聚创、大疆卓驭、禾赛科技、Momenta等供应链企业搬上展台。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ID . Buzz AD L4 Robotaxi宣布将2026年开始大规模部署,欧洲L4落地法规的完善与落地,也将为更多中国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提供新机。

车企、电池厂商、“软件”供应商齐发力出海,聚焦欧洲市场,中国企业正以本地化建厂、成立合资公司、技术输出等形式深度链接全球市场,完成新能源车本土化生产。

同时,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政策环境变化,中国企业也开始向生态链构建方面转型。如名爵品牌在欧洲多个国家设立了销售门店,快速铺开市场,提升品牌曝光度与产品可达性; 蔚来在欧洲设立换电站、体验中心等,塑造品牌形象,提升用户忠诚度;比亚迪在德国市场收购经销商,以增强在欧洲市场的自主权。

尽管关税“大刀”砍向中国企业,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欧洲依然是一个无法舍弃的重要市场,尤其是把握了电动化、智能化的先机后,更渴望进军欧洲市场,以此提高品牌的国际化程度,获得更多的海外份额。关税的阴影下,反而推动了中国企业加速从单车出海到生态出海的进化。

作为欧洲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车圈盛会,本届慕尼黑车展也不单单只是中国各个品牌的一次亮相,在化解壁垒、撕开市场口子的关键策略实施下,也将看到接下来中国车企快速攻入欧洲汽车工业腹地的步伐与战略规划。

来源:凤凰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