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主轮流“罚站” 汽车App频繁崩溃怎么办?

车主轮流“罚站” 汽车App频繁崩溃怎么办?

在中国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的渗透率攀升至73%的2025年,手机端的汽车App已成为连接人与汽车的“第二中控台”。当人们逐渐习惯于通过手机App解锁车门、预设空调温度、查看充电状态时,越来越多车主选择不带传统物理钥匙出门,而这个数字入口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出行体验的..

在中国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的渗透率攀升至73%的2025年,手机端的汽车App已成为连接人与汽车的“第二中控台”。当人们逐渐习惯于通过手机App解锁车门、预设空调温度、查看充电状态时,越来越多车主选择不带传统物理钥匙出门,而这个数字入口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出行体验的底线。

近期,多家车企App崩溃事件让诸多车主产生了共鸣,并调侃:“兄弟,轮到你罚站了”?

多家车企App 频发崩溃事件

4月29日,吉利集团旗下领克、极氪、吉利、smart等多品牌车机App突发大规模系统异常,导致用户无法使用远程控车、车辆状态查询、蓝牙钥匙解锁等核心功能。据杭州车主王先生描述,当日7时许,其驾驶的吉利缤越因App崩溃导致蓝牙钥匙失效,全家人在风雨中苦等3小时才得以解锁车辆。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回应称,IT团队已全力修复,服务逐步恢复,并建议车主优先使用实体钥匙或者NFC钥匙应急。据悉,后经技术部门排查,故障源于杭州数据中心的云服务器崩溃——由于车型OTA升级推送,短时间内大量车主同时发起车控请求,导致服务器崩溃。

今年上半年以来,多家车企的手机App都出现过短时间故障:1月9日上午,多名比亚迪用户在网上发帖表示,比亚迪王朝、海洋App疑似崩溃,无法使用手机App解锁车辆等功能,持续半个小时左右;3月21日,长城汽车旗下五大品牌App集体“失声”,这场持续1小时的云服务器故障,让未携带物理钥匙的车主在停车场陷入集体焦虑;4月16日,多名零跑车主在微博反馈零跑App出现宕机崩溃情况,无法解锁上车;5月2日,哪吒汽车的48小时断网事件,故障从浙江、江苏蔓延至15个省份,车机系统显示续航虚高、定位漂移。

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遇到过手机App崩溃的问题。而这些事件呈现出三大共性特征:其一,云服务成为最大风险点,长城、比亚迪、领克等品牌均将故障归因于云服务器异常;其二,故障传导效应显著,App崩溃往往引发连锁反应,如蔚来App故障导致充电服务中断,小鹏App闪退影响车辆远程诊断;其三,应急响应能力参差不齐,有些企业能在短时间内修复解决,而有些企业耗时较长。

从功能失效到信任崩塌的多维冲击

汽车App为何会经常出现崩溃问题?有相关技术人员表示,汽车App通常采用“主备双活”架构,但部分企业为省钱只部署单节点服务器,一旦遇到流量激增,而车企又未提前扩容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App崩溃的现象,特别是早晚高峰,大量用户同时使用远程启动功能,服务器瞬间就被“堵死”。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是由于程序本身的错误导致。比如吉利App因错误代码部署,引发座椅控制模块失灵;理想App依赖的高德地图接口异常,导致导航瘫痪。

当App崩溃发生时,用户面临的是立体化的困境矩阵。在基础功能层,远程控车失效直接威胁出行自由,有车主在暴雨夜被困服务区,有车主因此上班迟到;在安全维度,车机系统数据异常可能酿成事故,某品牌车型故障期间实测续航与表显续航相差30%,部分车型在行驶过程中座椅位置异常变动,导致车主分神并为此感到担忧;在服务体验层面,预约保养、充电支付等生态服务也面临中断。

更深层的冲击来自心理层面。大部分车主遭遇App崩溃后,表示对远程控制的信任感大幅降低,“出门在外,尤其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跟辅助驾驶一样,当你越来越信任它时候,突然来这么一下子,仿佛是想置人于死地。”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宣泄着愤怒的同时,也向厂家发出了 “灵魂拷问”:“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等问题修复了,我手机也可能没电了。”车主普遍表示,只有经历过类似事件,才能感受到那种绝望,也折射出消费者对智能化普及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思。

构建智能化时代的“数字安全气囊”

同时,如何解决App崩溃问题以及因此带来的风险如何规避成了行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目前,有一些商家在淘宝和闲鱼上售卖“自救神器”:有卖家售卖OBD-II接口诊断仪,声称能绕过App直接读取车辆故障码,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月销量超千件;还有闲鱼卖家提供“永久激活码”;有技术极客开发 “车联网抓包工具”,通过分析数据包绕过App限制;还有安装第三方软件的服务,闲鱼上甚至出现 “某App会员代登录” 服务“。有不少消费者基于对App修复时间的不信任,购买此类服务。

同时,车企也在技术和服务多个层面在对此类问题发生做出预防。

有专家表示,应强化监控预警体系,通过部署专业工具实现对崩溃日志的实时捕获与智能分类分析,建立从代码层到用户端的全链路监测网络。其中代码架构优化是核心环节,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功能解耦,结合异步处理机制降低内存占用率,并通过线程池管理技术减少资源竞争,从根源上提升系统稳定性。灰度发布机制则作为质量把控的最后一道关卡,通过小范围用户测试验证新版本兼容性和稳定性,避免问题版本大规模扩散。

此外,也有人建议,汽车的核心功能应设计离线模式,如采用本地加密存储实现车门解锁、紧急呼叫等功能的离线可用性,并通过UWB超宽带技术实现物理钥匙与数字钥匙的冗余备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建议,车企应建立“双备份系统”,确保App崩溃时仍能通过本地算力实现基础控车。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拟出台《智能汽车数据安全强制备份标准》,要求保留30天本地数据。

在服务层面,小鹏汽车建立了“车主服务群+技术热线的双通道响应体系”,领克汽车在App故障期间推送NFC钥匙使用教程。而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生态重构,特斯拉的“熔断机制”为行业树立标杆,当检测到服务器中断,车机自动降级为本地控制模式,确保基础驾驶功能的可用性。

业内专家也建议,车主最好还是不要过度依赖App,即使车辆支持蓝牙钥匙,也应保留实体钥匙,避免出现开不了门的危险。

回顾手机发展史,从诺基亚“摔不坏”到智能机“死机”频发,技术跃迁必然伴随阵痛。智能汽车正在经历类似蜕变,App崩溃事件本质上是数字化进程中的“成长烦恼”。当车企开始将“数字服务可用性”纳入KPI,当用户学会在数字依赖与物理冗余间寻找平衡,这个行业才能真正驶入智能化的快车道。

未来的智能汽车生态,需要建立更严谨的“数字安全气囊”标准:每项网络功能都应配备物理应急方案,服务器稳定性必须写入法律合同。当车企不再将“智能化”作为营销噱头,而是视为需要终身负责的承诺,用户才能真正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出行自由。

来源:红车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