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据日经新闻报道,调查发现,由于电动汽车需求降温,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量有望达到需求量的三倍以上,这为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建立本土生产的举措带来了阻力。图片来源:宁德时代基于标普全球移动出行(SP Global Mobility)的数据,日经新闻指出,电动汽车电..
盖世汽车讯 据日经新闻报道,调查发现,由于电动汽车需求降温,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量有望达到需求量的三倍以上,这为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建立本土生产的举措带来了阻力。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基于标普全球移动出行(SP Global Mobility)的数据,日经新闻指出,电动汽车电池生产设施的总年产能预计将达到3,930GWh,而需求量预计为1,161GWh。
到2026年,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量预计将至少保持在需求量的三倍,到2030年仍将超过需求量的两倍。作为全球最大市场,中国部分在建生产设施的产能尚未披露,这意味着供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约占全球总量的70%。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榜单前十中,宁德时代(CATL)再次领跑,而比亚迪(BYD)紧随其后;虽然韩国和日本曾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如今LG新能源和松下却分别跌至第三和第六位,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美国和日本等国一直鼓励企业在本土建设电池工厂,以避免依赖中国,但由于电动汽车需求意外大幅下滑,这一战略正适得其反。
北美地区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过剩问题尤为严重。今年该地区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量预计将达到需求量的4.8倍,且到2028年,供需差距预计仍将保持在四倍以上。
美国前总统乔·拜登任内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为北美本土制造的电动汽车提供激励措施,此后电池领域投资大幅增加。但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正在取消这些措施,加之电动汽车市场整体低迷,企业纷纷开始重新审视投资计划。
松下于今年7月在美国启动了一座电池工厂,但由于核心客户特斯拉的利润下滑,担心过早扩大产能存在风险,该公司推迟了原定于2026财年末实现全面投产的计划。原本计划在美国大举投资的韩国主要电池制造商,也因利润下滑而重新考虑投资计划。
在电动汽车市场放缓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也在缩减投资。丰田汽车已推迟在日本拟建电池工厂的建设,本田汽车则将其在加拿大的电动汽车及电池设施计划推迟两年。
由于现有客户订单减少,电池制造商正争相寻找买家。松下计划向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出售更多电池。
自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开始降温以来,电池供应过剩的现象日益明显。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数据显示,去年电动汽车电池均价为每千瓦时111美元,较2023年下降26%;该机构预测,到2026年底,电动汽车电池均价可能降至每千瓦时80美元左右。
另外,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大众汽车(Volkswagen)是其投资者之一——于今年3月在瑞典申请了破产保护。
尽管如此,得益于国内需求持续稳定,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对中国企业电池的依赖度不断上升,中国企业仍在加大投资。宁德时代正在扩大在欧洲的投资,比亚迪则在增加低价电池的产量。
这些趋势最终可能导致中国电池制造商与其他地区同行在产能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若未来电动汽车市场回暖,汽车制造商甚至可能在这一核心零部件上被迫依赖中国。
电池制造商投资放缓或将对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已警告称,若锂、镍资源开发投资下滑,到2030年可能出现锂及其他资源短缺的情况。
来源:盖世汽车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