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AI 汽车创新发展论坛 在上海圆满落幕。这场以 AI 重塑汽车技术链、价值链、服务链 为主题的盛会,汇聚了汽车产业上下游的核心力量清华大学、中国电信、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以及元戎启..
近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AI 汽车创新发展论坛 在上海圆满落幕。这场以 AI 重塑汽车技术链、价值链、服务链 为主题的盛会,汇聚了汽车产业上下游的核心力量 清华大学、中国电信、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以及元戎启行、云知声、平安财险等产业链代表,共同探讨 AI 技术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论坛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主持,为行业智慧碰撞搭建了高效平台。
长安汽车座舱 AI 负责人侯锐
在这场聚焦 AI 与汽车融合的深度对话中,长安汽车座舱 AI 负责人侯锐关于智能座舱的演进思考尤为引人关注。他指出,随着 AI 大模型技术的成熟,智能座舱正迎来从 被动响应 到 主动服务 的关键跨越。即便在现有硬件基础上,结合记忆系统与 V2X 技术,人机交互模式也将实现质的升级 不再局限于用户触发指令,而是能基于场景预判需求,提前提供个性化服务。
侯锐进一步分析了车端大模型的落地价值:一方面,离线智能能力的实现将打破对网络的依赖,让核心功能在无网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车端 中央大脑 的崛起将统筹多 Agent(智能代理)协作,通过插件化设计激活第三方生态。这种架构变革的意义深远 未来,Agent 有望取代互联网时代的 APP,成为承载内容服务、构建商业闭环的新载体。
那么,Agent 的爆发需要哪些支撑?侯锐总结了四大基础:基础模型的技术突破是核心驱动力,开发者生态的繁荣为创新提供土壤,MCP(移动计算平台)生态的成熟保障落地能力,而跨平台属性则赋予其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从演进路径来看,侯锐认为 Agent 的发展将复刻人类与机械协作的进化史,呈现清晰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是 单体 Agent 到工作室,此时中央调度模块可实现对多个 Agent 的基础管理;
第二阶段进入 流水线 模式,能完成批量任务的自动化编排;
第三阶段升级为 小型组织,具备动态决策与自主编排能力;
最终将形成类似 现代企业 的 Agent 联合体,实现数据共享与自主决策的闭环。
论坛期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中国电信及众多车企、供应链企业,共同启动 AI 汽车生态共建行动。这一举措无疑将加速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技术落地,推动整个产业在协作中迈向更智能、更开放的未来。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