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理想汽车曾经引以为傲的产品定义、精细化运营、以及令友商羡慕的效率优势,似乎正在消失。8月28日,理想汽车(LI.Nasdaq/2015.HK)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环比增加16.7%,同比下降4.5%,低于预估的324.7亿元;净利润11亿..
原创 理想汽车曾经引以为傲的产品定义、精细化运营、以及令友商羡慕的效率优势,似乎正在消失。
8月28日,理想汽车(LI.Nasdaq/2015.HK)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环比增加16.7%,同比下降4.5%,低于预估的324.7亿元;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0.4%,基本持平,环比增长69.6%;调整后每ADS收益1.37元,上年同期为1.42元。
如果说二季度的业绩是“低迷”,那么黯淡悲观的三季度指引则堪称“断崖式下滑”。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车辆交付量为9万至9.5万辆,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15.28万辆;预计收入总额为248亿元至26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水平大幅下滑。
这份财报里,几乎没有任何值得粉饰的 “亮点”,只有赤裸裸的下滑数据。与其说是一份业绩报告,不如说是一张 “病危通知书”。
曾经靠 “冰箱彩电大沙发” 精准拿捏家庭用户、以 “效率之王” 自居的理想汽车,如今正暴露出自诞生以来最致命的危机——品牌护城河缺失、产品定义优势瓦解、运营效率失灵、现金流亮红灯,而寄予厚望的纯电战略,开局就陷入 “翻车” 泥潭。
“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出一次牌,同行就会出两次牌,我们的迭代频率相当于同行们看着我们的牌和我们打牌。接下来我们必须加速技术平台和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确保出牌的频率更快。”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当晚的财报沟通会上表示,2026年理想有信心在整车产品力和人工智能信息化的能力上,要超过2022年理想L9时代的领先程度。
不过,当下在李想眼中“没有对手”、担负起帮理想拉起纯电形态第二条增长曲线的i8上市后,并未重现理想L系列车型的销售神话。新车上市一周后重新调整车辆配置和售价,与卡车正面对撞的测试视频引起争议,以及一系列舆论打乱了理想i8的市场节奏。
尽管理想将i8失利的原因归咎于外部舆情,对外塑造被竞品攻击的受害者形象,并称会在9月发布i6管理好舆情,李想也立下军令状,“让i6成为中大型5座纯电作为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但显然,理想在纯电赛道竞争力明显不足显然绝非如此简单。
营收利润双降、现金流亮红灯,增程神话破灭
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理想共交付新车11.1万辆,同比增长2.3%,同期对应的车辆销售收入为289亿元,环比增加17%,同比下滑4.7%,这也是其卖车收入同比增速首次转负。
官方在财报中指出,二季度车辆销售收入环比增加主要由于车辆交付量的增加,同比减少主要由于不同产品组合、向客户提供金融贴息以及销售激励增加导致的平均售价降低,但部分被车辆交付量的增加所抵销。
需要注意的是,销量增加但收入降低,这意味着理想汽车的单车售价出现下滑。这与理想产品结构变化有关,更便宜的车型L6成为了理想汽车的销量主担,而L7、L8、L9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份额下滑,产品与品牌下沉。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如其官方新闻稿所言“已连续11个季度实现盈利”,但二季度其现金流表现亮起红灯。
第二季度理想汽车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亿元,去年同期为4.3亿元;自由现金流为负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负19亿元增加超过一倍,也比今年一季度的负25亿元有所扩大。
对此,理想汽车官方解释称,主要是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的变动,主要由于购买存货相关的付款增加。即为响应国家监管部门关于“60 天账期”的合规要求,理想汽车将支付条款从原来的3-4 个月缩短至60天,调整了营运资金策略所致,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预计今年四季度现金流将得到改善。
不过尽管收入承压,但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仍保持稳定,不过也暗藏隐忧。
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为20.1%,车辆毛利率为19.4%,同比分别提升0.6和0.7个百分点,环比均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是5月改款车型上市前对L系列老款进行了较大的清库存促销,平均降价幅度 3%~4%,卖车单价环比出现下滑,且Mega焕新版还在爬坡。但总体上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仍保持健康水平,预计三季度依然能维持19%左右的水平,也印证着理想汽车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李想此前曾表示,在经营方面,毛利率是“血液”,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毛利率在20%以上才能保障长期健康发展,否则根本无法持续投入研发、交付等长期投资。
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占领家庭用户心智,以及依靠增程技术解决补能焦虑,理想汽车一度刷新行业认知,也成为最先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但增程和配置打法正在被更多车企快速复制,冰箱彩电大沙发也成为更多新车的标配,理想的家庭用户基本盘被不断稀释。
二季度,“半价理想”零跑汽车夺走理想蝉联已久的销冠,问界系列车型依托智驾优势和华为的品牌背书正在瓜分理想L系列的销量,均价55万元的问界M9单月销量一度超过理想L7+L8+L9总和。
理想汽车给出的三季度指引证实了增程市场的增长接近见顶,预计交付新车9万至9.5万辆,远低于去年同期,同比降幅高达37.8%至41.1%,而市场的预期为13.8万辆。
今年7月理想汽车交付3.07万辆,这意味着8月和9月两个月时间里,理想累计交付约6万至6.5万辆,这对于月交付量多次超4万一度占上5万大关的理想而言,承压信号不言而喻。
两次进军纯电纷纷失意,理想还会有第3次机会吗?
增程市场份额被对手们夺走,理想把所有希望押在了纯电上。但在Mega失意之后,新近上市的i8表现堪称一场“灾难”。
这款花费 20 亿元设计改动的车型,自 7 月底上市以来,就没脱离过争议:外观被吐槽是 “MEGA mini 版”,连纯电大六座 SUV 用户最看重的前备箱都没有;发布会上拿 “与卡车对撞” 做营销,被质疑拉踩同行,反而引发 “诚信与安全性” 争议;社交媒体上,李想举着车载桌板的照片,与小鹏、蔚来掌门人展示自研芯片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直接暴露了理想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 —— 当对手都在拼芯片、拼智驾时,理想还在纠结 “桌板够不够大”。
资本市场反应尤为直接,i8发布次日港股开盘即暴跌超10%,理想美股股价已从i8发布前的32美元高点跌至到目前23.2美元,回撤幅度达到27.5%。
i8上市后一周,理想便重新调整了车辆配置与售价,由此前的3个配置调整为Max版,售价从34.98万元调整为33.98万元。尽管火速“降价救市”,但理想i8的前景仍并未被外界所看好。
其实,在新车i8发布前不久,理想的部分管理层和股东已抛售股票:曾担任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的邹良军6月底减持10万股,套现约1003万元;CTO谢炎于同月减持12万股,套现约1193万元;美团首席执行官兼理想汽车非执行董事王兴近年多次减持理想汽车,今年6月在四天时间内累计减持573.7万股,套现超过6亿港元,持股比例降至20.61%。
事实上,高管和股东远比外人更了解目前理想汽车的状况,无论官方如何解释高管和股东减持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即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所担忧。
理想i6将是理想汽车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财报会上李想对i6也着墨更多,“有信心让它成为中大型5座纯电作为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是理想“最好开的一款车”。据他表示,在理想i6上会采用更贴近用户的新传播方式,把产品的价值和用户体验的价值讲的更容易让用户理解。对于销售、交付、服务团队的培训也会更到位,把直营体系对于用户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最后,我们也会认真地、全面地做好舆情防御工作,从而保证之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得以制止。”
未来理想将回归单款爆品逻辑。李想透露,后续车型会大幅减少SKU数量,回归理想ONE和L9时代,每款车把一个配置打造到极致,为用户提供最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理想汽车销售体系又进行了新一轮调整。将实施不到半年的按地区设置的“五大战区”撤销,改由总部直接管理覆盖全国的23区。原“五大战区”的中区负责人韩希将担任理想汽车销售业务负责人,向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直接汇报。有分析指出,销售体系回调,侧面印证“五大战区”模式未能契合理想汽车的精细化运营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各家车企正在快速抢占细分市场的用户心智,纯电赛道也变得愈发拥挤,这场关乎生存,比拼定价、产品力、品牌力,围绕未来家庭出行核心场景的战争已打响。
增程市场已到天花板,纯电市场开局不利,现金流持续失血,高管股东纷纷离场,连销售体系都在反复调整 —— 理想正在犯所有 “爆品依赖症” 企业的通病:靠一款产品成功后,失去了持续创新的能力,面对竞争只能被动应对。
不过,问题在于,在第一款和第二款纯电都失利之后,纯电市场还会给理想第三次机会吗?显然,挑战巨大。
曾经的 “理想”,是靠精准定位和效率优势站上赛道;如今的 “理想”,却在产品、技术、运营上全面失焦。如果i6不能成为 “现象级爆款”,理想的纯电战略将更加艰难,而理想在增程市场的份额收缩速度,也不会空间给理想更多试错的机会。
(编辑/左茂轩)
来源:凤凰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