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成都车展,从“秀场”回归“卖场”

2025成都车展,从“秀场”回归“卖场”

原创 在雨水中迎接开幕,成都车展首日面向媒体,但一大清早门口已聚集众多票贩向公众出售;场馆内比发布会音乐先响起的,是销售们加油打气的口号;取代媒体镜头对准各个展车的,是数十个主播在直播间的奋力呐喊,以获得留资;场馆里随处派发的小礼品和硕大的优惠海报,..

原创 在雨水中迎接开幕,成都车展首日面向媒体,但一大清早门口已聚集众多票贩向公众出售;场馆内比发布会音乐先响起的,是销售们加油打气的口号;取代媒体镜头对准各个展车的,是数十个主播在直播间的奋力呐喊,以获得留资;场馆里随处派发的小礼品和硕大的优惠海报,点燃着消费者的情绪。

2025年成都车展,一场“销大于展”的展会。

重磅新车在车展前夕陆续完成上市,快进到成都车展后,超20家品牌已在名单中消失,各展台间看不见CEO的身影,车企搬出的重磅故事与产品逐渐变少。从“秀场”回归“卖场”,成都车展的舞台属性与销售属性被无限放大,但作为企业交流与技术迭代平台的行业功能逐渐模糊,留给了声量更大、关注度更高的广州车展。

高昂的参展投入能否换来相应的声量和销量?权衡利弊下,车企也要在做出理性与务实的选择——一切为了卖车。

“加热”销售终端,“降温”品牌传播

“小米展台排队限流入场”“雷军、余承东隔空互怼”“何小鹏到访蔚来展台”“周鸿祎成最火车模”“奇瑞展台邀请3000名外宾”……回顾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场A级车展,以及具备较强区域性质的大湾区车展上,在重磅的产品发售和产业技术迭代发布的同时,少不了这些讨论度极高的话题,让车展的聚焦点除了车本身外,也多了几分别样的意味。

车展是“秀场”,但并不止于产品本身。展台上是各家新车的重磅首秀与上市,展台下是车企之间的暗流涌动与车企高管的卖力宣传。

同样作为A级车展的成都车展,去年的话题中心在“谁为媒体承担机酒?”今年市场的关注集体聚焦在“缺席的超豪华品牌”。冷不冷清、降不降级,似乎成为近两年一直围绕着成都车展所展开的话题。

对比2024成都车展,本届成都车展超过25个品牌缺席。第16号展馆豪华品牌专馆几乎全军覆没,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路特斯等知名品牌缺席,被小米、红旗代替。即便豪车品牌与部分合资的退场,为自主品牌留下了更大的展示空间,但车企在成都车展搬出的重磅故事与产品还在逐渐变少。

自主品牌此次以“专馆”形式亮相,但从产品来看,今年备受关注的小米YU7、理想i8、乐道L90、奥迪Q6L e-tron家族等热门新车已接连上市,本届成都车展上值得关注的新车十分有限,除了鸿蒙智行“五界”首次齐聚掀起一点热度外,改款换代产品占据多数,这也是所谓“成都车展的战略地位正在被弱化”的重要信号。

车企动作有限,自然无需CEO站台。往届车展的“顶流”雷军缺席,车站前夕发布“五界”新品后,余承东也没有再亮相,魏建军、尹同跃、何小鹏、李斌等新旧势力“掌门人”互相拜访不同展台的场景未在成都车展上复现。

讨论着如何打造个人IP的车企CEO集体缺席,没有了唇枪舌战亦或是“美美与共”的论调,也让本届成都车展少了几分“热闹”。

在竞争常态化的背景与“两新”政策的补贴下,全年都是车企释放新产品的可行周期,不必等到“金九银十”,这让处在8月末的成都车展优势丧失。车企也选择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3个月后声量更大、关注度更高的广州车展上。

从“秀场”回归“卖场”,务实的各个品牌也更加倾向于在销售终端发力,而非参与品牌层面的宣传和展示。

在车展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营造话题,获取流量,再靠流量换得销量,这是一笔冒险的投资。在有限的资源和激烈的竞争下,不如单刀直入,直接将卖车作为首要任务。

区域展销下的“西南方案”

面向西南客户,当卖车成为第一任务,车企也需要在成都车展上搬出差异化的西南方案。

豪华品牌成为本届成都车展缺席品牌的重灾区,玛莎拉蒂、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在华走势总体低迷,服务于“不差钱”车主们的豪华品牌们,开始需要算一笔“经济账”,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最优选择。

但作为奢侈品的消费重镇,成都地区对豪车的消费能力并未减弱,根据今年乘用车数据,前7个月成都共售出12.5万辆(含国产与进口)豪华车,在国内豪华车市场微跌1.4%的大环境下,继续微增1.7%。

外资“老钱”在成都退位,也留给了国产新豪华机遇。尊界、仰望等百万级自主豪华补位,前者仰望U8L鼎世版预售价格上探到130万元,大订突破12000台的尊界S800也在鸿蒙智行展台亮相,弥补成都车展超豪华缺席的遗憾。

自主豪华企图建造的新秩序,在成都率先开始验证。

接壤西藏与川西地区,成都辐射周边地区,山地与高原交织,地形复杂,作为热门的自驾路线,也让西南地区用户对车的驾驶与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纵横G700等多款越野产品亮相车展,为满足用户对越野性能的多样化需求,奇瑞、比亚迪等多个车企都在展台设置45极限爬坡区,验证自家产品的越野能力。

成都车展开幕首日,也是传统的七夕节,不少车企选择用玫瑰花与粉色装饰展台,营造七夕氛围,更贴近消费者,吸引观众来打卡;同时,以奇瑞为代表,潮改车型、与用户共创的车生态展区,同样成为部分车企今年在成都车展的重点。

在火热的、年轻的、大胆的、爱玩的成都,车企也不需要“端着”总结上半年的成绩,或报告下半年的规划,感知观众、面向观众、把车卖给观众,才是第一任务。

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汽车盛事,行业为其打上“降温”标签,但成都仍将其视为激发区域消费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结合车展,成都市商务局联动主办方设立“购车补贴”专项政策,直接加持车展现场成交。“乘用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全面落地,至高可享2万元/辆的政府补贴;成都市第三轮汽车消费奖励活动与2025成都车展同步启动,经审核后,按标准发放汽车消费奖励,每辆车奖励2000~4000元。

或许在行业眼中,较少的新车发布,领导人缺席无法带来新一轮话题与流量,品牌不再释放重磅的战略规划,成都车展的确正在“降温”。但从消费端来看,当车企也更加务实将卖车视为第一任务,展现出争夺区域市场份额的决心,从“秀场”变为“卖场”,成都车展的热度或许未曾消退。

来源:凤凰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