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随着一辆灰色的一汽奥迪A5L领航版在吉林长春基地缓缓驶下生产线,一汽-大众正式迎来第3000万辆整车的下线时刻,成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启的历史关键节点,一汽-大众没有沉溺于过往的辉煌。中国一汽副总经理..
10月30日,随着一辆灰色的一汽奥迪A5L领航版在吉林长春基地缓缓驶下生产线,一汽-大众正式迎来第3000万辆整车的下线时刻,成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启的历史关键节点,一汽-大众没有沉溺于过往的辉煌。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已经为公司的未来绘制了清晰的战略蓝图:未来五年实现年销量200万辆,并每年投入百亿研发资金,聚焦智能电动核心赛道。
3000万辆见证中国汽车历史
3000万辆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段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1991年,一汽-大众作为中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正式成立。34年来,它从长春基地的第一声引擎轰鸣,发展到如今布局长春、成都、佛山、青岛、天津的 五地六厂产业矩阵。
从最初1个品牌1款车型的蹒跚起步,到如今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33款燃油+新能源车型的全面布局。一汽-大众的成长轨迹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之路深度融合,证明了开放合作是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对产业链和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上。34年来,一汽-大众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5.5万亿元,贡献税收逾73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50万个就业岗位。
这一成就也标志着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通过视频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携手,共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持续贡献,将持续为中国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年销200万辆实现规模领先
站在3000万辆的新起点,一汽-大众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陈彬在现场发布了一汽-大众两高一新总体目标、五大领先具体目标和十大核心任务。其中,未来五年实现规模领先,年销量目标200万辆成为最受关注的指标。
据陈彬透露,一汽-大众新一轮电动化产品将基于大众汽车集团为中国市场专属开发的CMP、CSP平台打造。这些新平台可将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速度提高30%以上,适用于纯电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同时,对燃油车则将重点提高车辆智能化水平。今年3月,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已经为未来产品布局奠定了基础。双方共同确定一汽-大众11款全新车型规划,其中大众品牌自2026年起将推出10款车型,包括9款新能源车,覆盖多个细分市场。
此外,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也将于2026年上市,以强化在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出海双轮驱动
长期以来,技术创新一直是一汽-大众实现新目标的核心支撑。陈彬透露,一汽-大众每年将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以全速推动电动化转型。
从智驾1.0阶段覆盖90%的城市场景和95%的高速场景,到智驾3.0阶段即在2026年实现覆盖100%的城市场景和100%的高速场景。
除了技术创新,一汽-大众还将全球化布局作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陈彬表示:一汽-大众旗下三个品牌会全部启动出海,形式包括整车、SKD(半散件组装)等。未来5年,预计有20款国际车型,年出口规模将达到10万辆。
一汽-大众将实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步走策略,实现国内国际双轮驱动,塑造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出海新形象。
结语:
从长春基地的第一辆捷达,到如今遍布全国的五地六厂布局;从单一品牌单一车型,到三大品牌33款车型的全面绽放,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是一座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
随着每年百亿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近30款新车型的密集推出,以及10万辆出口目标的稳步推进,一汽-大众正以油电混共进全智的战略视野,在智能电动的新赛道上全速前进。正如陈彬所言:站在3000万辆的新起点,一汽-大众要向新发力,向质前行。
来源:汽车信息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